今天,听读了樊登读书会《亲密关系》的前半段,亲密的关系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月晕阶段,幻灭阶段,内省阶段,启示阶段。
最开始的月晕阶段,双方都会不由自主放大对方的优点,拼命想要证实对方就是那个正确的人。就像是月亮周围的月晕也被以为是月亮的一部分,一样光亮,皎洁。我们每个人在找寻的那个人,都是为了弥补自己内心曾有的缺憾,想要找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或者自己期望父母成为的人。
但是这种光芒是暂时的,虚幻的,不可能持久。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会逐渐消散,回复本质,完美对象破裂,进入幻灭阶段。
第二阶段,幻灭阶段。
恋爱的时候,双方都拼命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而熟悉之后,肯定就逐渐懈怠,露出本来面目。毕竟是一天24小时要朝夕相处的人,要一直相处一辈子的,时刻紧绷着谁也做不到。而人无完人,一旦接触到爱人无意中流露的真实一面,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有点失望。
这个时候,我们肯定会想要改变对方,或者至少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不满。对方也会因此对我们产生幻灭。这个时候,一般会出现怎样的偏差行为呢?
1.故意引起注意,比如撒娇,或者大吵大闹。就像是小孩想要引起父母注意,也会是故意调皮或者哭泣一样。
2.权力斗争,对于对方的安排或者建议,不管好坏,一律心生反感。或者试图想要改造对方,用语言或行为迫使对方屈服。
3.报复心理,让对方倒霉反倒让你感觉沾沾自喜,比如摔对方真爱的物品或者故意说一些刺伤对方的话。
4.自我放逐,破罐子破摔,不管对方说什么,一概不理论,不反抗,认为自己就这样,好不了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似乎也有类似的认知过程。相信,每一个带着父母期待出生的孩子,小的时候都是父母的骄傲。哪怕他一脚踢你脸上,一泡尿撒在你身上,你也只会觉得是天资聪颖的象征,认为自己家的是神童,至少比自己小时候厉害。
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们必须被迫接受现实,他可能只是一个跟我们一样普通都人,没有天赋异禀。这个时候,幻灭出现。有很多父母用愤怒的形势表达失望。为什么呢?愤怒让我们解脱,让我们觉得充满力量,而摔摔东西,发发脾气,可比认真思考和解决问题难多了。而且,发发脾气短期看起来是有一定效果的,就被更频繁使用,孰知无意中我们又给孩子造成我们自己曾经咬牙切齿痛恨的缺憾。不知不觉间,我们就变成了我们曾经痛恨的逃避的人。
如何应对幻灭呢?需要内省,请看下节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