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联赏读二百一十八

黄鹤楼

萨迎阿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一、注释

1. 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

2. 萨迎阿——清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字湘林。嘉庆十三年进士,授兵部笔帖式。道光间累任充哈密办事大臣,调喀喇沙尔办事大臣。累擢伊犁将军,署陕甘总督。平反前任总督琦善妄杀妄捕少数族冤狱。官终西安将军。

二、赏读

1.格律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领—字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领—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一楼萃”和“二水汇”是领字,领字不计平仄。

上下联各分句:单联内246节奏点平仄交替,上下对应246奏点平仄相反。

上联句脚:平仄,下联句脚:仄平。

2.对仗

上下联一分句:

“一楼萃”和“二水汇”是三字领相对;

“三楚”和“百川”偏正结构词组相对;

“精神”和“支派”偏正结构词组相对。

上下联二分句:

“云鹤”和“古今”并列结构词组相对;

“俱空”和“无尽”状中结构词组相对;

“横笛”和“大江”偏正结构词组相对;

‘在’和‘流’动词相对。

3.联意

黄鹤楼

萨迎阿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一座黄鹤楼汇聚了三楚精神,云和鹤虽然都已经不在,但仙人那悠悠的笛声似乎一直未绝呀;

就像那黄鹤楼前的长江和汉水,聚集了百川支流,从古至今永远都奔流不息,滚滚向前啊!

4.评赏

这幅联题的《黄鹤楼》,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

上联,写黄鹤楼是三楚精神的象征。一分句,“一楼萃三楚精神”,“一楼”,指黄鹤楼;‘萃’,聚集,聚拢;“三楚精神”,指的是荆楚文化精髓,主要包括筚路蓝缕、追新逐奇、兼收并蓄、崇武卫疆、重诺贵和。二分句,“云鹤俱空横笛在”,是对一分句的进一步阐述,“云鹤俱空”切合黄鹤楼之渊源,化用了崔颢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里空悠悠。”“横笛”,有双关之意,一是切合黄鹤楼之传说,仙人骑鹤吹笛,二是代指荆楚文化。意思是,云鹤虽然不在了,但荆楚文化却流传下来。

下联,写的是三楚精神源远流长。一分句,“二水汇百川支派”,“二水”,指的是长江和汉水;“百川支派”,指各个小河流都入长江和汉水。这一句,明写黄鹤楼之景色,实际是承接上联,说“三楚精神”就像二水一样,汇集了百川支流,兼收并蓄也。二分句,“古今无尽大江流”,承接一分句,字面意思是说,长江和汉水自古以来奔流不息,隐含之意是说,荆楚文化从古至今永远都奔流不息,源远流长。

整幅联,联语清新,化典自然。使用比喻、双关和典故的修辞手法,赞扬三楚精神渊源流长,千古流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凝炼联班中级班第一讲作业:: 锦志25乔恩 一、对下列对联的各个分句按意节律断句,标注节奏点平仄,判断是不是律联?...
    江兆勇Jon阅读 335评论 0 0
  • 凝炼联班五期中级班第一讲 非律联与意节律 主讲:辽宁舰 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升级进入中级班学习。 初级班,我们学习的...
    江兆勇Jon阅读 1,836评论 0 0
  • 炼联班五期中级班第一讲作业::芸香21~一笔之力 一、对下列对联的各个分句作出大断句,标注节奏点平仄,判断是不是律...
    江兆勇Jon阅读 656评论 0 0
  • 晴川阁 陈大文 杰观飞甍,槛外蜀吴横万里; 风帆沙鸟,天边江汉涌双流。 一、注释 1.晴川阁——在武汉龟山东禹功矶...
    三春梦雨阅读 483评论 0 23
  • 挽关天培、麦廷章联 林则徐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晚节,归魂相送面如...
    三春梦雨阅读 685评论 0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