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狗该先读研还是先工作?这里有最残酷的真相!

药学本科应届生在读研和工作这两难选择中该如何抉择呢?

怎么选得取决于个人的职业规划,取决于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取决于诸君的画风?

纵横商海派:诸君要是想依靠自己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在未来过上收入颇丰的生活。可以考虑走销售这条路。做企业医药器械、耗材、药品销售这块内容的工作,本科学历足矣,贸然考研读研,无疑与初始目标背道而驰。如此,诸君大三就要为就业做准备了,就可以留意礼来、辉瑞、阿斯利康等大型药企的招聘信息,多参加各企业校招多面试,争取成为与HR从容交谈的面霸。如果有幸能多拿几份offer,有资本选择给出待遇最优渥的企业入职而不是被企业挑选,那是极好的!

小桥流水派:大家要是想过上想要过上朝九晚五、做五休二的滋润生活,那么考编进三四线的医院药房是个不错的选择。无论大城小县,医院药房的工资水平都达到当地工薪阶层的平均水平。我家那18线小城最小的市立中医院(3乙)中药房药师月均总收入在我大三那年(2016年)都达到5-6k(到手金额),当然事业单位基本工资面上只有2-3k,其余收入如五险一金的形式缴到相应账户,每月的奖金则连同工资一起打到工资卡上。顺便一提,当年的大学同窗中走着一派画风的也有约十分之一。早年进药房考研并非必要,但近年药学领域本科生的扩招,导致药房人员日趋饱和,因而医院药房招聘的学历要求也水涨船高。在北上广深杭成等地,药学学士根本就拿不到医院编制,应聘季几十个硕士生们竞争一个药师名额的场景比比皆是,甚至药学博士在药房发药情况也屡见不鲜。当然,大医院事业编药师的工资挺高的。15年我在杭州上大学时,做过一批问卷调查,发现入职几年三甲医院药师年薪能达20多万,刚入职也能有十来万一年。

敲重点,进十八线小城的医院药房可以不考研,但必须在大三下密切关注医院招聘信息,复习医院考试的内容,通过相关考试。但要注意一点,同样条件下学历高者有录取优势。我们不会为了进县城老家非三甲医院的药房而去攻读硕士博士,但要真有一批人这么做了并且推高的这些十八线小城卫生系统的准入门槛,咱也只能干摊手呀!

绝招来了,毕业前一年半打听好所在地各所医院打听历年招聘名额,招聘要求,看看你毕业那年有几家医院药房是确定招人的,招几个人,怎么考核。具体信息可以从官网或者医院人事部门获取,当然,在熟人社会的三四线城市托关系打听到内幕或者内定是最好不过的。

综合以上信息后,再决定需不需要为了这份事业编而读研。

独孤求败派:如果你未来想进高校当老师、想进研究所做研究、想进药企最研发带团队;如果你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想当某领域的专家,那么怀揣着读博目标的读研是你职业生涯的必经之路。对于这类人来说,时间更为宝贵,越早明确志向就能越早行动起来。独孤求败者的研途将是艰辛的,在树立目标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要为保研(考研)至双一流学校而拼绩点、考英语证书、参加省级以上的学科竞赛。

举棋不定派:如果你对自己未来职业定位很模糊的话,不妨趁着几个宝贵寒暑假去企业、药厂、高校实验室轮换着实习,体验一下各岗位的工作,多与该单位从业人员交谈交谈,看看自己是否喜欢这种工作带来的生活方式,听听前辈们对当前工作的发展前进如何看待。

此派人士,尤其要多去实验室进行浸泡式做实验看文献,预体验读研生活。往往,没想清楚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而手忙脚乱从众考研者,最易在研途中后悔不迭。没调查清楚在研究生阶段需要做哪些工作需要学习哪些内容,抱着反正不知道以后要干啥先混个文凭再说的心态读研,将来只要尝到苦头的。读研不是闹着玩儿的,研途的艰辛是需要内心深处的信念来支撑着克服的。醉心科研最佳,志在高远(名利)次之,只为学历(就业敲门砖)再次,而没有明确目标随大流读研者最次,后者对读研这件事几乎没有独立思考过。

逍遥散人派:若君有家业可以继承,或者家境殷实一毕业父母就将房子车子第一桶金(创业启动金/零花钱)给你准备好了,而你又有许多爱好、向往精致自由的生活的话,完全可以不考虑读研。

对于有家业者来说,管理家业需要的是管理能力而不是精湛的实验技术。药学专业读研期间得花大量时间锻炼实验技能、看文献,几乎没有假期,这种封闭的生活方式对人际交往社会经验的提高有害无益。对于想创业的同学,无论是互联网创业还是线下开实体店,去药学这种劳动密集型领域读研根本就是浪费时间精力。我并不是Diss学习,或者是宣扬反智主义,平心而论,与既定目标相背的行为除了延长实现目标的时间几乎不会给你带来什么收益。当然,对于学历至上者来说,master degree确实诱人,至少可以拿出去吹吹逼。

学历至上派:诸君要是非常享受硕士或者博士这种名头所带来的自豪感(虚荣感),愿意为了他人羡慕的惊叹声“哇 TA是硕士/博士啊”承受没有假期、实验反复失败、老板施压等痛苦,那君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呀。有次坚定的理想,3年读研5年读博,君终将摘得桂冠!


囧人君的观点是,完成大学的通识教育后,每个人在理解、沟通、表现等人文社科方面能力及运算、演绎归纳能社科方面能力的基础都已打下。除了专业方面外,硕博期间能给人这一个体带来的提升,其他工作中都能带来。以学校为场所的学习对于综合素质的提升效率可能是这样:在大学时期达到加速度的巅峰期,硕博期间几乎龟速增长。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也就是说,硕博教育的目不是培养通识人才,而是打造在学科领域某一小点很专业的专才。

在药学领域,如果你的目的不是成为大学教授、学术大牛、研发岗的工程师或是企业高级技术支持,根本就没有读博的必要,甚至读研也只是你在对学历要求水涨船高的行业里谋求更好工作的敲门砖而已。

在高校里,许多专业,无论文理科,辅导员和学院领导们纷纷鼓励大家读研读博,向大家传导一种就业压力论、学历至上论。难道不继续深造就真的找不到好点的工作?难道每个人不管天资是否聪颖、性子是否沉静都要被扔进一模一样的模具里再次批量化加工?

等到毕业前一年的十月,招聘季的飓风席卷而来,一直到次年的三四月份都陆续有大小企业进校招聘。在考研路上越走越远的我傻了眼,看着同学通过校招拿到礼来月薪6k+的offer(实习期到手3-4K),才发现人才市场上真的很需要药学民工,药企药厂好多岗位都等着我们这些本科生去上岗。我们几个骑虎难下的考研狗只能默默悔恨自己没有提前调查好药学本科生可从事的岗位、薪资、应聘难度,就贸然考研。考研结束后,有位同学不幸落榜,我们这么准研究生们都暗暗为她叹息,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她在四月份的校招捡漏成功,拿到一份山东某国企月薪10K的医药代表offer。所以说,药学学士在招聘市场找不到工作完全是谬论。

那么学院里循循善诱的老师领导为什么给大家灌输非考研不可的观念呢?囧人君总结了两点:1.“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些辅导员领导们都是高学历人才,他们自然希望学生拥有他们自认为很棒的职业。 2.就业率的驱动。虽然,药学本科生并不会如他们所说的完全找不到工作,但总会有学生没按时拿到offer入职,这会拉低学院就业率的呢!但考研就不同了,研究生录取就算是就业了,考上了,学院就业率多一个点,万一没考上(事实上,硕士扩招后,考研还是挺容易的,大不了调剂,总会有双非学校愿意接受的)再去找工作,要是找到工作了,学院就业率还是对一个点。只要忽悠你们全去读研,就业率肯定低不到哪去了。

但是,难道每个个体都适合读研吗?有多少研究生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高校层次不同,师资师德也层次不齐,研究生被迫沦为老板私人助理的情况并不少见,我听说过同学帮女老板看孩子、拿快递的经历。即使,老板是学术大牛,学生就必定是一块可造之材吗?在读研读博这条路上,智商、动手能力等差异将被放大。被(毕业/就业/老板等压力)逼着学习的草包内心有该多痛苦啊!

囧人君以为,除非诸君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贵族那样热爱学术,以此为乐,否则读研读博就是为了拿到特定工作的准入证。

你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再决定要不要为了这张准入证拼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