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 《鹧鸪天·桂花》
9月的某个早晨,一出门,秋日初凉的微风熨帖肌肤,触鼻是清凉的香气,这似曾相识,犹如故人来的香气……恍然大悟,是桂花开了呀!
果不其然,走几步,便寻着一株桂花树,花开得不多,星星点点,香气却是不输分毫的,深嗅一口,清郁绵长。想到大诗人屈原写过那么多香花,却冷落了桂花,实在可惜。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写荷花的香气——“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将嗅觉托付给听觉来转达又让人感觉无比贴切的修辞手法,就是“通感”。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也并非那么绝对。比如此刻,桂花撩人的香气儿似乎能从鼻子钻到眼睛里,在眸间化成一股温柔的水波,清润润的。
想来这第一茬儿开的桂花,应该是早桂花了吧。听说南方的桂花是能开两茬儿的,晚开的那一茬儿,叫“迟桂花”,但我到底是没见过南方的桂花。想必晚开的桂花,应该有股清冷动人的可爱,愈冷愈是香的清冽。
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中,在老家养病的翁则生结婚,好友老郁受邀参加婚礼,从上海来到则生的老家——杭州翁家山。
初到翁家,则生的妹妹为老郁泡了自家制的茶。
“我接过来喝了一口,在茶里又闻到了一种实在是令人欲醉的桂花香气。掀开了茶碗盖,我俯首向碗里一看,果然在绿莹莹的茶水里散点着有一粒一粒的金黄的花瓣。”
老郁觉得茶叶中的桂花香着实可爱。则生告诉他,“这茶叶里的还是第一次开的早桂,现在在开的迟桂花,才有味哩!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
则生婚礼当天,老郁借则生的话送上了祝福——“则生前天对我说,桂花开得愈迟愈好,因为开得迟,所以经得日子久。现在两位的结婚,比较起平常的结婚年龄来,似乎是觉得大一点了,但结婚结得迟,日子也一定经得久。”
小说里则生称自己“已经入了中年”,他要娶的女子,也有二十七。当时来看,结婚年纪是大了一点。放到现在,倒是稀松平常的很,但应该也算是“迟桂花”了吧。
如今到了相似的年纪,又逢桂花开。再想起这些话,有些释然了。人们常说花儿一样的年纪,这“花儿”自然说的是早开的花儿,明媚鲜活,娇艳欲滴。可我倒觉得,晚开的花,虽近迟暮,倒有种悠然自得的惊艳。
小说的结尾,老郁对为他送行的翁家兄妹说道“但愿我们都是迟桂花”。
着什么急呀,怕什么晚呀?但愿我们都是迟桂花,开得愈迟,经得日子愈久,愈迟愈好,愈迟愈香冽。
何时去杭州翁家山,如果桂花尚在,等着迟桂花开,真想闻一闻那穿透岁月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