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导致快餐文化的肆意扩张,人们焦虑迷茫,想从这些文章中获取一些成功的捷径。今天一早打开写作微信群,看到的就是简友达文溪写的《简书首页看到的更多是急功近利》,我也有同感。点击率最高的,往往是教人如何成功、如何赚钱、如何做人的文章。
我也渴望赚钱,但是鸡汤喝多了,会觉得生活不知所味。冲刺多了,人们开始渴望慢,希望慢下来去感受生活。而不是任由感官的麻木去面对周围的一切,赚再多的钱,不开心也没有用。周围的人都努力奔跑,自己原地不动时,便心生焦虑。然而我们要的,其实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祝小兔的《万物皆有欢喜处》里写:“这个世界无论多么喧哗,一定有人还在专注地、默默地做着自己喜爱的东西。做一件细致入微的事情,安静生活、寂静思考。”
每当我感到焦躁不安时,我会定时打开蒋勋的《品味四讲》、祝小兔的《万物皆有欢喜处》、汪涵的《有味》、松浦弥太郞的《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然后慢慢感受里面慢的节奏,重新唤醒对生活的感觉。书中都提到对手艺人的敬重,这些至美至真的手艺人,将很小的事情,用生命去投入。不止是谋生,而是人生价值的追索。
太高深的文字,以我现在的阅历,也未能读懂。而蒋勋的《品味四讲》,从衣、食、住、行方面给我安定感。他说,“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
我们都知道生活美好的定义,却静不下心来给自己的生活作一些小小的改变。将自己所处的环境收拾干净,然后坐下来喝喝茶,听一听音乐,过一会,心情不一定就好了。给自己做一个美味营养的早餐、下午自带一些水果到公司当下午茶,然后再进入一天的工作。这种忙里偷闲的精神,才值得我们细细去琢磨。不让工作影响生活,而是要让生活促进工作,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不然挣再多的钱而收到的是麻木的感官、臃肿疲惫的身体,又有何意义呢?赚更多的钱,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生命中的从容、悠闲、豁达,才是我们毕生追求的,如果总处在焦虑、不安全的状况,心静如何存在?美如何存在?我们试试看,把生活美学拉近到食、衣、住、行,开始实际改善这四个层次。
祝小兔的《万物皆有欢喜处》记录40位手艺人和他们的平凡故事,倾注着投入的感情和时间,微小而珍贵,静下来找回自己的安定和纯真。“以清净心看世界,用欢喜心过生活”便是书中倡导的。我理想的生活是:“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有一技之长,独立坚强的活在世上。”书里说,“手艺只能一心一意,磨人的性子,淡化了时间的概念。这个社会向前走,除了冲在前面的人,也需要慢吞吞给人安定感的人”。读这些文字,才会慢慢把心静下来,不焦虑,不迷茫,安心把周围的工作做好,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我们要的不是和别人比较,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手艺人就过着简单的生活,双手做工,养活自己,把自己的喜欢交给光阴岁月去打磨。
配一张书中小插图。
汪涵的《有味》,写的也同样是手艺人的生活,写的是汪涵的童年,以及他常去长沙附近的叫靖港的小镇,他说,:“哪里的时光,总能让我更好的明白自己。我和哪里的老人和孩童,一起度过了很多个悠长的白昼。”还有松浦弥太郞的《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就不一一赘述了。如有兴趣,希望喜欢这几本书的你可以和我一起讨论。人生真正的好东西,好味道,都是不可说的。希望我们自己,都能找准自己生活的节奏,不再那么迷茫,优于过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