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漫谈002 让故事波澜起伏

我班孩子在读书

在写作故事的时候,要有一点文中波澜,这是大家都有共识的基本写作要求。

人们往往用“轻微波澜““一波三折”“大开大合”“细节反复”“情节反转”等手法来酿造文中波澜。

我们所学过的作品中个,有不少形成“文中波澜”的写作技巧。

1 和谐中的分歧

莫怀戚的《散步》写一家人在美好的春日里,来到“这南方初春”的田野里散步,有几人其乐融融,“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但是,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于是,故事再这样轻轻荡起的波澜中表现出一家人的相互关爱。

2.失望中的希望

《社戏》写我回到家乡,最盼望的就是看社戏。可是“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于是我陷入郁闷。“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大船不是回来了么."于是大家欢喜起来,“我们立刻一哄地出了门”。

3.平静的突然

《孤独之旅》中的关于暴风雨的描写就是这样的。杜小康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放鸭子,已经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平静的生活中,鸭子也渐渐长大。但是,有一天,他们遇到了离家以来最恶劣的天气。“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于是,杜小康在这样肆虐的暴风雨中得到了洗礼。

4.陶醉里的灾难

最典型的故事情节莫过于寓言《文字和狮子》文字打败了狮子,得意洋洋,唱着凯歌飞走,但是却“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5.确定中的“误会”

郑振铎的《猫》讲到,我以为一定是第三只猫咬死了小鸟,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一根木棒打了它,我对自己的误解感到深深的悔恨。《驿路梨花》中两次写到误会,我和老余以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同时抓住老人的收,抢着说感激的话,老人笑着说:“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后来,我和瑶族老人都以为是哈尼小姑娘,“一定是梨花”,瑶族老人还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像小雀似的崩开了。《泥人张》中个,“小三”就是以为师傅裤子上的破铜而闹了一个大误会。

6.情节中的突变

在《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赫尔墨斯心想自己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他的雕像在价值上一定会高于宙斯和赫拉,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雕像者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一家人满以为于勒会给大家带来福音,可是他们居然在船上遇到乞丐一样的于勒。

还要,用类似情节多次的方法形成为重波澜,如《皇帝的新装》;用几个故事的组合形成文中波澜,如《孙权劝学》;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如小思的《蝉》,形成为重波澜;用同意细节反复渲染,如《临死前的严监生》,形成文中波澜·····还有,伏笔、悬念、插叙、对比、虚实、拓开一笔、场景转换、故事中共有故事等等手法,都可以形成文中波澜,让故事妙趣横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八课 写作:如何把事件写出波澜 文似看山,文章曲平起伏,山重水复,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等等,说的就是文章...
    田源ty阅读 1,061评论 0 0
  •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引人入胜、富于变...
    实实在在教语文阅读 3,356评论 0 1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75评论 16 22
  • 创业是很多人的梦想,多少人为了理想和不甘选择了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我就是其中一个。 创业后,我由女人变成了超人,什...
    亦宝宝阅读 1,878评论 4 1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15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