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周三,今天晚上是我们参加的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即“青椒计划”的专业课程,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助理、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中国)发起人之一、北京市心理教师上岗培训核心专家的吴洪健教授讲得一节课——《积极心理与美好教师生活》。
看到这个题目,我就特别感兴趣。这些天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一部大片——期末考试复习,老师心焦,家长心急,孩子们心慌。作为老师怎样保持良好的心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呢?吴教授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案例,做了精彩地讲解。
吴教授主要从一下几方面做了讲述:
一、对孩子的行为的多视角解读
第一个案例:“有些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很多时候上学会迟到。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有些孩子情绪难以控制,遇到他认为不对的事情会大吼,砸桌子,发很大的脾气,特别冲动,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但是由于父母不在家,所以也见不到。”
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的自己感受如何?
案例中的孩子,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陪伴的缺失,他缺乏关爱。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自卑、惊恐,以及过度的敏感。我想:无论哪位老师遇到这样的孩子都会感到困惑。
那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做呢?我觉得这样的孩子,首先要从生活上多关心他,可以发动班里的孩子们也一起帮助他,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多和他谈心,了解他的心理需求。通过微信、电话让他多和父母交流,让他了解父母的不易,感受父母的爱。平时,多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放大他的优点,多表扬,少批评,慢慢来感化他,改变他。换个角度看问题,你就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你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事情可能不止一面!带来的心理感受也不同。
每个人的心理需求有四个方面:1.被看到和关注(吸引注意)。2.被接受和归属(差异性 小团体)。3.被认可和欣赏(其他能量出口 游戏)。4.自己有价值(其他途径 不投入 逃避)。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这种需求。作为老师要关注到这种需求,做一个积极的老师,从而带动学生做一个积极的人。
二、如何做一个积极、幸福的老师
首先对事情、对人要有一个正向的期待。通俗的来说,就是遇事多往好的方面想,有一个积极的期待。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相信别人也能做得更好。
接下来是要有目标和评量。吴教授介绍了一个实用的工具——评量标尺。先设定好一个目标,再对自己有一个评量,看看自己现在的位置,然后向着目标前进。努力相信自己能做的更好,要对自己有信心!作为老师要多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第三点是寻找例外和资源。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可能会强化孩子正向积极的一面,也可能会让孩子走向事情不好的一面。作为老师要看到孩子的多种可能性,多鼓励、多关注孩子积极的、好的一面,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开启孩子体验成功的按钮。
作为老师还要善于挖掘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发现自己的能量库,被自己所用,来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
换一个角度,你的生活将会和过去完全不一样。
最后就是“行动一小步”,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就要聚焦学生自身的某一个小点(闪光点),和学生约定时间,跟学生讨论达到的情况,保留有效的做法,改变无效的做法,再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这种评量标尺可以应用于营造积极的班级环境,也可以应用于教学。可以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使用和尝试,以获取更多的经验。
总之,作为教师要有积极的心态。只有积极的老师才能培育出积极的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许多事物,换个角度看,就有可能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如果我们能调适心境,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种种困难、挫折,换个角度看人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换个角度去看美好的一面,这样你的心胸、境界以及对人生的态度就会宽阔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