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典型的80后,我的情况可能代表了一大群80后的现状。我已经工作7年了,但老实说我在沟通方面还是个菜鸟,也多半因为沟通是个菜鸟,所以现在依然是个职场菜鸟。最开始的时候,崇尚外企文化,优秀不算至上,追求卓越始终在路上。管培生出身,认为工作能力强,其他都是小事。沟通方面不刻意向往外向型风格,也不避讳有时的内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有自己的一套沟通风格和习惯,以主为要,行事说话比较直接生硬。所以渐渐下来,形成了这种真诚的慢热和日久见人心,越品越醇香的风格。但由于工作属性,作为产品经理人,需要时常对老板、对客户讲“故事”,通过故事PPT落实工作计划,达成工作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会感觉到吃力和效果不尽理想。而作为社会人,理性的讲,还是在沟通方面需要做一些优化,人与人组成的错综关系,做事还是要讲方法。
而《故事思维》这本书的作者安妮特.西蒙斯就是以自己的经历感悟,分享和传授做事的一些实用方法技能和故事思维脉络,告诉我们如何选故事和讲故事,有效沟通,进而影响他人,推动协作、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安妮特.西蒙斯(ABBETTE SIMMONS)是世界级故事大师,她是将故事思维应用在商业领域的先驱。她曾创办美国团体程序咨询公司,致力于提高公私领域组织的团队建设及整体协调水平,也曾服务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税局(IRS)、微软公司等。安妮特.西蒙斯出版过数本讲故事领域著作,《故事思维》这本书是其奠基之作。
在这本书中安妮特.西蒙斯提到了普通大众提升影响力都应该学会讲的六个万能故事。
一、“我是谁”的故事
事实无法形成信任,信任需要故事维系它。要向成功的传递信息给别人,努力影响他之前,取得足够的信任才是关键,而“我是谁”,是传达信息突破的第一步。用一个故事来帮助别人了解你、“熟知”你无疑是有趣聪明的做法。这逻辑其实就是:往往直接告诉别人我是谁不见得对方就相信或者会将信将疑,而用一个故事来证明我是谁,对方会更容易接受,潜移默化会更容易信任。作者举了数个例子来进一步“演示”了什么是“我是谁的故事。
二、“我为何而来”的故事
用故事介绍了我是谁,取得了对方一定程度的信任之后,就该表明自己的来意。其实在对人讲他们将怎样收益之前,最好先告诉对方自己将得到何种好处。其实完全没有隐藏自私的企图,只要你的目的不是过分自私损人利己,人们通常是不会在意的。
如果你是一家艾滋病患者关怀中心的志愿工作者,需要经常拜访商业人士,请他们捐款或者帮忙,你会怎么讲故事呢?
美国一位志愿者是这样讲的的,同时他在一家芭蕾舞公司做志愿者。她合理的运用了《故事思维》。故事是这样的,她曾到过圣城,有当地人跟她解释过为什么死海和加利利海不一样,原因在于死海没有出水口。虽然两者水源相同,但是死海的水只流进不流出。死海的流出通道受阻,造成海水的盐分不断上升,让死海最终失去生机。而加利利海仍然生命旺盛,因为有水不断流进流出。
她讲的故事寓意她的人生体悟,要使生命保持活力,让生活有意义,帮助他人是不可或缺的。他讲的故事不仅让他拜访的人明白他的“来意”,还让我们了解到了他获得的启迪:获得财富的同时又懂得施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
三、“愿景”的故事
介绍了自己是谁,来的目的,接下来就该讲讲你给对方能带来什么好处。这个好处或者愿景能让对方和你产生共鸣。而不是喊口号或者听着不贴实际距离很远。
四、“教学”的故事
与听故事的人产生共鸣,大家对愿景有一个共识后,需要让听故事的人明白为什么要让他们这么做,从而达到彼此满意的结果。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给新同事新人做培训,只告诉他工作应该怎么做,团队文化是什么,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往往这样后一段时间他们的表现不近人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为什么工作流程是这样的,现在的团队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工作之外需要了解的公司背景,关系生态,等等。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五、“行动价值的故事”
毫无疑问,讲自己的亲身经历是最有效的教导方式。往往需要做的许多事情会触及每个人的利益或者人性本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讲故事去影响,可能效果会震撼和更好一些。比如人们都喜欢谈“减少行政干预”,但要向他们宣扬“负责制管理制度”这一理念却不容易。讲自己经历的故事,来体现和传达行动的价值,进而影响对方动起来。
六、“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
我们面对一帮人或者某个群体讲话时,总会有一两个人要质疑你,使你看起来不可信,而且他们使用的方式通常是隐蔽的。要避免这种情况,首先的还是要了解自己的听众,设想一些困难,做好预案,在他们还没质疑之前,用自己的方式先回答他们或者警告他们,让他们闭嘴。
以上这六种类型故事是我们开动脑筋做沟通选择的故事思维素材,是达成影响力的策略部分。
当我们了解了六种故事类型,那如何运用和讲好一个故事呢?这其实就到了执行层面,是我们身体显性表达的时候了。
好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