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弟子子贡之道:闻一知二。
子贡之道,学起来容易,但是遇到那些懂得颜回传道闻一知十的人,就傻眼了,两者高下立判。
颜回叹息:“仰之弥高,钻之弥深。”易学的立体思维方式,才有观照前后,察往知来。
中庸太难了,难到无数前辈高人倾尽一生心血,入宝山而空回,欲哭无泪。
颜子那位天份极高的学生居然在四十岁就上达中庸,叹为观止。
那是舜帝境界,万事万物之中去寻找一以贯之的不朽天理,谈何容易?
西方哲学家做梦都想不到。
他们所擅长的是偏重物理。
“真(物)理在大炮射程以内”
中国人一听,总感觉有点不舒服。不厚道。
请问天理,在不在射程以内?
无一人敢来回答。
包括那位无所不通,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的懂王老前辈。
连火箭科学家也回答不了,他们也只有老实承认:不知道。
所以大家总是听到呯:发射失败。
吾辈凡夫俗子学道天理几十年,或许还在原地徘徊,一无所获。这辈子顶多修一个舜帝保安水平。
现在不佩服金庸先生的小说,佩服他骂人毫无痕迹,闻一知二的天花板。
送一首诗给花无缺,骂得他沾沾自喜,妥善保管几十年,才慢慢醒悟,哭笑不得。
明明是万世不朽的中山事业,故意少写了一千年,挨骂:九千岁。
九千岁是最合适的帝制见证人。
他要承认事实,真正见证了和尚庙里再出一位皇帝。
论小节,完美花无缺,哦嗬喧天高喊和平,只开花不结果,数千年文化终为一虚花无用之局。
孔门善果,比成佛还难。
抱一个蒸笼,求真孔子,得问颜回。
富文人子贡当年不受天命,同时也限制了金庸先生的认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金庸先生的骂人本领,传统文化里有,传说中的五谏之一:讽谏,名不虚传。
他又没疯,为什么故意要神不知鬼不觉地骂一个人几十年。
既然挂了尧帝的招牌:求诽谤。
又不允许顾客来踢馆,砸招牌,那是真民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