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半黄未匀的树叶从天空飘然落下,随即被飞驰而过的汽车碾压在烂泥之中。汽车也从我的身边开过,当时,我和树叶仅一秋之隔,却奠定了整个场景的冷色调。
十字路口,趁等待红灯的间隙。我手提公文包,在施工范围之外,仰望着雕梁画栋,飞角檐瓴的千年古建威远楼,仔细聆听微风细雨过后的幽咽之声。
这又是一个略带凉味儿的下雨天,结伴而来的似乎是整个秋天。彼时彼刻,虽是和风细雨,却全然不逊色于夏天的疾风骤雨,一阵风吹来,令人不禁打个寒颤,倒吸一口凉气。
陇西的秋天和夏天泾渭分明,但这仅仅局限于在乡下的每一个角落。
我是乡下人,从一出生便注定与大自然血脉相连,保持着最为亲近的关系,所以也能对乡下的一草一木都能见微知著。
从山坡的草木和土地的色泽我便能细致入微地观察到秋天的踪迹。被秋风秋雨洗礼过的草木通常看起来更加老成持重,颜色深沉,自然不如春风得意时那般轻快活泼。
而土地的表现又将如何呢,这时的土壤,全然没有春风化雨那麽暖透人心。历经一个夏季的庄稼生长,土壤里全部的养分已和盘托出,土地的生命力在这个季节已经偃旗息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休养生息,来年继续为农民所用。
在这个时节的乡下,你经常可以看到那样的景象:玉米地头停放着一辆农用的二轮小推车,农民将一大片玉米地一分为二,从中开辟出一条仅供一人行走的通道,然后背着背篓将玉米转运出来,放在小推车里。
他们就这样一趟又一趟完成了整个秋收,从种到收。在他们夙兴夜寐地劳作下,含辛茹苦地呵护下,玉米从一棵弱不禁风的小苗长成长成为真正的玉米,挺立,结实,粗壮。
或许你可以注意到,悬挂在玉米杆儿两侧的玉米棒子,那正是人们劳作在最后的结晶。那是农民心之所向,幸福之寄托。他们常常将即将熟透的玉米棒子在不褪皮的情况下拿回家,然后挂在粮仓的门口,预示明年继续五谷丰登。
看吧,一个花白胡子的老汉坐在地头抽起了旱烟,显然,他已经累了。
他已达八十高龄,的确是年迈体衰了。但在他自己看来他却好似正值壮年,有用不完的力气,干不完的活。不过有时候他也心知肚明,人不服老是不行的,他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嘴里还不断自言自语到,真是个好收成啊。他说那话的时候,恰好一阵风过,他的眼睛溢出了泪水,不知是烟熏了眼还是老泪使然。
我最后一次见他的时候,是在十一月的一个早上。和他聊天得知,他将忙完这最后一个秋天,然后就颐养天年,直到百年之后。
然而事实难料,一个月以后,他因为急性脑溢血倒在了自家的地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醒来。
他死后被埋在一个向阳的山坡,据说那里风水最好,这也正是他一生勤勉,积德行善最好的报答。他的坟茔面对的正是他生前最喜欢的一块地,多年以后,草木已经将他的坟茔包围,在这秋雨纠缠的季节,坟地周边芦苇丛生,偶尔有几只野鸡扑腾飞出。
2016-09-05 2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