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译文
先主刘备英雄气概充满天地,千秋万代一直令人肃然起敬。
建国与吴魏三分天下成鼎足,恢复五铢钱币志在汉室振兴。
拜诸葛亮为丞相开创了国基,可惜生个儿子不像其父贤明。
最凄惨的是那蜀宫中的歌伎,在魏宫歌舞刘禅也毫无羞情。
评析
此诗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赞扬了刘备的功业,慨叹蜀汉事业后继非人,总结蜀汉亡国的历史教训。
首联写先主庙堂威势逼人,颔联赞刘备的英雄业绩,颈联为刘备功业未成、嗣子不肖而叹息,尾联感叹后主亡国。
全诗措词精警凝炼,对仗警辟工整,风格沉着超迈,前半写功德,后半写衰败,以形象垂戒当世。
赏析
《蜀先主庙》是刘梦得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这首咏史之作立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
首联「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高唱入云,突兀挺拔。细品诗意,其妙有三:一、境界雄阔奇绝。
「天下」两字囊括宇宙,极言「英雄气」之充塞六合,至大无垠;「千秋」两字贯串古今,极写「英雄气」之万古长存,永垂不朽。
遣词结言,又显示出诗人吞吐日月、俯仰古今之胸臆。二、使事无迹。「天地英雄」四字暗用曹孟德对刘玄德语:「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刘禹锡仅添一「气」字,便有庙堂气象。三、意在言外。
「尚凛然」三字虽然只是抒写一种感受,但诗人面对先主塑像,肃然起敬的神态隐然可见;其中「尚」字用得极妙,先主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则其生前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自不待言了。
颔联紧承「英雄气」三字,引出刘玄德的英雄业绩:「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刘玄德起自微细,在汉末乱世之中,转战南北,几经颠扑,才形成了与曹孟德、孙仲谋三分天下之势,实在是得之不易。
建立蜀国以后,他又力图进取中原,统一中国,这更显示了英雄之志。「五铢钱」是用典。
这是借钱币的典故,暗喻刘玄德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这一联的对仗难度比较大。
「势分三足鼎」,化用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语:「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业复五铢钱」纯用民谣中语。两句典出殊门,互不相关,可是对应自成巧思,浑然天成。
如果说,颔联主要是颂扬刘玄德的功业,那么,颈联进一步指出刘备功业之不能卒成,为之叹惜。
「得相能开国」,是说刘玄德三顾茅庐,得诸葛武侯辅佐,建立了蜀国;「生儿不象贤」,则说后主不能效法先人贤德,狎近小人,愚昧昏聩,致使蜀国的基业被他葬送。创业难,守成更难,刘梦得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特意加以指出。
这一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择相,与他的短于教子、致使嗣子不肖相对比,正反相形,具有词意颉颃、声情顿挫之妙。五律的颈联最忌与颔联措意雷同。
此诗颔联咏功业,颈联说人事,转接之间,富于变化;且颔联承上,颈联启下,脉络相当清晰。
尾联感叹后主的不肖。后主不惜先业、麻木不仁,足见他落得国灭身俘的严重后果决非偶然。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
从全诗的构思来看,前四句写盛德,後四句写业衰,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一个深刻教训。
诗人咏史怀古,其着眼点当然还在于当世。唐王朝有过开元盛世,但到了刘梦得所处的时代,已经日薄西山,国势日益衰颓。然而执政者仍然那样昏庸荒唐,甚至一再打击迫害像刘梦得那样的革新者。
这使人感慨万千。全诗措词精警凝炼,沉着超迈,并以形象的感染力,垂戒无穷。这也许就是它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息的原因。
辑评
刘后村《后村诗话》:刘梦得五言如《蜀先主庙》云:「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七言如)《哭吕温公》云:「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金陵怀古》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诗雄浑老苍,沉着痛快,小家数不能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