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当然需要很多表扬。表扬能增强人的信心,给人以鼓励,但是表扬也应该适量适度,而不至于使孩子对表扬产生依赖性。
有孩子的人会害怕听到孩子忽然说出一些成年人的话。所以在出门时,仅仅一句"我自己来"就会让学前儿童的父母头上冒出冷汗了。父母很少用"你自己来"要求孩子在出门时自己穿鞋。大人不得不放弃赶上地铁的希望,而孩子则会心情放松地坐在楼梯上,小小的手指笨拙地拔弄着系成死扣的鞋带。只要看看这张专注的脸,大人们就会觉得如果赶不上时间也没有那么糟糕,只有孩子才能把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一件事情里。
正因为如此,过度的表扬是不合适的。过度的表扬会使孩子在潜意识中惊讶地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实在是太值得表扬了。对于孩子本身来说,他的行为被当成了一种特殊的东西。孩子也会将自己与这种特定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并造成了一种琉离感,这对学前儿童会产生特别不好的影响。因为在孩子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孩子就和这种特定的行为紧密连在一起了。
最美好的体验并不是得到表扬,而是真正完成了一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他做成一件事情的喜悦以及体会到自己是有用的,更能促进儿童性格的发展了。如果能够做到这点,我们就能为孩子奠定这样认识世界的观念:我可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作出贡献。过度的表扬会让孩子不是通过完成某件事情体会到成功,而是在表扬之后获得的那种不真实的成功体验。事实上,我们通常会对孩子及时并热情洋溢地说:″你做得真是棒极了!"一一即使我们内心并不是那样认为。
当然,父母也不应该隐藏自己对孩子的认可,如″噢,你做到了"。表扬能对孩子们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愿望起到强化作用,表扬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自己像大人一样受到了重视。但如果大人们不是对孩子的成绩大加赞扬,而是与他们一起分析讨论他们刚刚完成的工作,这会更有益。例如,大人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谈论他们画的图画,谈论在图画上看到了些什么,特别喜爱哪个形象,由此联想到了谁或者看到图画就能马上想到什么,等等。
如果人们能经常抽出时间和孩子们谈论他们刚刚做好的事情,就会使孩子感到:家长不仅仅重视他们刚刚做好的事情,而且更加重视他们本身。将表扬与对孩子的关注联系起来,此时表扬就会成为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能使孩子以后努力做有意义的事情,并且促进其性格的发展。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想得到表扬,那就意味着他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承认。″表扬不应该取代爱和关注的地位"。如果孩子在垒积木时,每放一块儿积木家长就夸奖他一句,那还不如干脆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