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书中寻趣——读《十万个为什么》

 


  今天下午把《十万个为什么》看完了。看完也明白了为什么这本书会被选入快乐读书吧,为什么像张祖庆、薛法根等这些知名语文特级教师都联袂推荐了。这本书的趣体现在作者在讲述问题背后的原理时,没有生硬的使用科学术语,而是引导读者去做科学小实验,而且很多实验是可以操作的,让读者在实验中自己理解。既是故事,又是科学,学中玩,玩中懂。

      整本书的系统性也很强,作者以房屋漫游为线索,以日常能看到家用物品为对象,展开“游历”,还延伸到物理、医学和化学领域。读完这本书的孩子们一定会产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它是中年级孩子的科学启蒙读物。从另一方面说,这本书也在告诉孩子们科学离大家并不遥远,生活中看似普通的一件物品,都有着有趣的科学现象,只有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善问品质,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我看了一遍后,都涨了不少知识呢。比如,知道了生铁、熟铁和钢的区别,铁在经历若干年后就会化为粉末,永远消失,而铜就不会。它们最大的区别是铁生锈会生到里层,铜生锈只发生在表面,它表面生出的氧化膜会保护铜不受到腐蚀。这就是古代青铜器能保存到现在完好的原因,那层绿色的保护衣,让那些宝贝历经千年完好无损。

      还有很多生活中的小常识,也让我开了眼界。惭愧于自己的“孤陋寡闻”,我感觉这些知识的累积和补充十分必要,即使学生读的书,老师也可以读的。因为一个教师只有永远在学习的状态,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我知道这些阅读积累是在“还债”,还原来没重视阅读的“债”,它们是我的知识体系最底层的基础,只有基础打牢,稳固,庞杂,上面知识的建构才能越来越高,越来越深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