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赛的活动主题是“我懒我有理”,这句话换一种角度来说就是“我效率高所以我懒”
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我感觉自己是一名追求高效率的偏执狂,一切以效率第一为导向去工作学习。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实习中的小例子:
PS这个日常中最常用的工具再普通不过,为了去学这个软件,我从大一就开始自学,自学的方式就是去看网上的视频教程。
前后一共学习了一年半,一共看完了整整两套PS教程,然后在简历上写下了
精通PS,可以熟练掌握PS的各个功能
面试的结果也是令人欣慰的,因为我面试的是运营岗,在每场面试的时候,PS为我都增加了不少分,面试很容易就通过了。
但是实习了两个月以后,虽然收获颇丰,熟练的使用ps让我的平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单单从学习ps本身的过程,我却有了一种失落感。
因为,花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去看完两整套ps教程并且大量实践的最后,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却仅仅只使用了我平时学习的10%。
从金融的角度来说,我的ROI(投资回报率)只有百分之10%。
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项最后收益不大的技能,这对于我来说就像平时很努力但是最后却没有很好的成绩一样的失败。
也是因为如此,很多人在坚持养成一个习惯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中断的原因是
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回报或者看不到效果(比如减肥),或者是你正在养成的习惯是一种长期才能有收益的习惯。
所以,为了避免上述效率低下的情况再次发生,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脑洞去提高效率的办法:
一、利用“三分钟热度”去学习一项小技能
三分钟热度在平时一般都是用来形容那些做一件事情坚持不下来就中断的人,但是结合自己的实践情况来看,有时候利用三分钟热度去做一件事情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如果当时的我学习ps是利用三分钟热度去学习,仅仅学习两三个月就放弃了,但是对于以后不是做设计师的我来说,利用三分钟热度学习的PS的技能可能就已经够自己日后使用。
由图可以看出,PS的作用是很广泛的,不仅是平时的生活还是商业的海报,都会用到PS。
很多人认为“会PS”,是要把“日常P图”、“海报设计”、“GIF表情包制作”等所有大类型的作用全部学会才算叫做会使用PS,这也是他们觉得ps难学的原因,有可能他们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剩下好多没掌握就叫做“不会”。
即使是设计师,也不会要求把这些功能全部学会,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如果你知道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如果你知道自己将来工作中会用到PS这个工具中的哪一部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妨花一些时间去了解自己真正缺的技能,比如说我,作为一个运营来说,我只需要按照:
日常P图——图层合并——简单图层合并
这个路线去学习ps,学完了以后就可以保证今后日常工作和学习的使用,那么自己就不用去花费额外的时间去学习其他PS的课程了,在PS这个领域,可以“提前下班”了。
有人会说,问题是我如何去找到这条路线,我又没有未卜先知的功能?
至于这点,就涉及到了自己的目标,自己想要做的职业,自己未来的长远发展,自己职业中所需要的具体的技能所需要的掌握的程度(比如是需要英语四六级,还是托福雅思?),由于我们的主题是和“效率”有关的内容,在这里就不做多于的阐述。
回到主题和副标题,如果你想偷懒,不想去学习“PS其他的技能”,那么你需要提前去了解一下自己需要学习这门技能中的具体哪一个功能,然后有目的的去学习,这样你就可以“提前下班”并且效率也比其他人高了。
毕竟,PS只是一样工具,三分钟热度也不一定完全错误。
二、跨界去学习,跳出思维的墙
利用三分钟热度的原理,在暑假中,我还分别学习了其他大项中的一些琐碎的小项的技能,这些大项的技能都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职业,但是我仅仅只需要这个大项中最细小的一项来让我的运营工作做得更加顺利高效
在上图中,如果学会SEO,你可以从事专门为SEO工作者的岗位,而且薪资不会很低,同理,学会python语言,你可以去当网络工程师,如果学会手绘板,你可以去当设计师。
但是我以上三种职业都不是,我只是一名门槛很低的运营工作者,上图中加大加粗字体是自己暑假中在实习的空余时间学习的技能,并且学习的每一项技能都派上了很大用场。
对于qq群运营来说,也许不需要学习SEO也可以进行进行运营,但是我学了SEO中的“qq群排名搜索优化”,我运营qq群起效的时间就是比其他人所需要的时间短而且效率高,所以我可以“提前下班”而不用加班。
学了手绘板,我并不是想像达芬奇画鸡蛋一样,不断的去临摹其他人的作品并且让自己的绘画水平不断提高,并不是这样,我学习手绘板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想把我的脑洞画出来,因为图片表达内容远远要比文字表达内容要清楚的多。
并且,不管是平时的总结还是周报总结,你都可以用“画”的形式来把总结呈现到上级的面前,比如说这样:
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两幅手绘的确太过于逊色,但是自己毕竟不是设计师,只是想把自己的脑洞里面想要表达的事情说清楚罢了。
如果在上级面前放着一份长达一千字的总结报告和一份只有十张简单的手绘报告,如果你是领导,你会选择需要十几秒才能打开word总结报告并且需要看个一时半会,还是选择直接看手绘作品,直观清楚的看到这段时间的汇报工作?
我想应该都会选择后者吧,上级每周都需要看大量的工作总结汇报,如果突然有一份总结报告清晰明了而且很有新意,这名员工是否会很容易被领导记住?这名员工是否会获得创新的奖项?这名员工是否会升职?
这名员工的前途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这名员工通过自己的适当的“跨界”而取得的工作上的效率会让这名员工“提前下班”。
这也是我想说的有关“跨界”和“跳出思维”的全部内容。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工作效率提高的秘诀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出一些跨界的学习以后,当别人使用一个小时创造出60分的答卷时,有可能你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创造出80分的答卷。
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我偷懒,我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