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庵梦忆》:张岱的春夏秋冬

读《陶庵梦忆》:张岱的春夏秋冬

文|筠心

写四季之美,最简劲利落的大约是清少纳言。《枕草子》的首篇:“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夏则夜。有月的时候自不待言,无月的暗夜,也有群萤交飞。若是下场雨什么的,那就更有情味了。秋则黄昏……冬则晨朝……”寥寥数笔,四季之最已入眼入耳入心,乃至入神了。而能一笔点破四季之理趣,当属北宋理学家程颐,他的七言律诗《秋日偶成》颔联:“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是说一颗贞静之心,方能领略万物之妙趣,从而对四季景色生发出浓浓兴致来。

至于善写小品文的张岱,他的《陶庵梦忆》里有多篇涉及春夏秋冬故事。享尽富贵,也历经磨难的他,又是如何去描绘那一场场繁华如梦?

-春-

我赏张岱笔下的春天,除了养眼,还很养胃。同样是宁绍平原长大的我,品到久违的家乡风味,又怎能不吞咽口水呢!《天镜园》篇幅极短,但其中第二段,每读每回味:

“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中人曰:‘捞笋!’鼓枻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天镜园是绍兴张氏私家园林,园内植有高高的槐树与密密的竹林,两者叠翠成荫;而园正对是清澈可见游鱼与鸟影的兰荡湖,水木纯净空灵,使得此处仿佛仙境。张岱曾于园中读书,他说:“幽窗开卷,字俱碧鲜。”这并不难解,推窗所见无不鲜绿,所以连书中文字也染上春色。费解的是,张岱吃了商贩经兰荡湖送来的春笋后,叹息“惭愧”那俩字。莫非张岱与《红楼梦》里的宝姐姐想到一块儿,此等仙品佳肴,命小福薄如我,哪里配得上消受?然而,我毕竟是吃着了,幸甚幸甚!

去国日久,我有好些年未品尝江南的春笋。有一年,母亲在宁海的堂姐,捎给我一大袋笋干。与五花肉红烧,家中人人只拣笋吃,关键是片片鲜嫩。虽说山里人做惯了的身子,翻山越岭不在话下,可毕竟是近七旬的老人,那一大袋得挖多少鲜笋?更何况又专拣笋尖中段,最精华最鲜嫩的来晾晒……那一刻,我亦心生惭愧。

春天还是民间节日盛会最多的季节,爱玩爱逛的张岱岂能错过!这不,绍兴的元宵灯景:“大街以百计,小巷以十计。从巷口回视巷内,复迭堆垛,鲜妍飘洒,亦足动人。”还有,始于花朝止于端午的西湖香市:“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骨董,蛮夷闽貊之珍异,皆集焉。”

然而,最令张岱怀念的,却是扬州清明:

“是日,四方流寓,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踘;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

可知,古时的清明扫墓祭祖,亦是一次全民总动员的踏青游春盛会。在张岱看来,扬州清明之盛况,只有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可堪比拟。《扬州清明》的篇尾,张岱更是吐露心迹:“南宋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追摹汴京景色,有西方美人之思,而余目盱盱,能无梦想?”显然,这是历经明亡清兴,隐居山林的遗民张岱,他的故国之思啊!

-夏-

秦淮河之盛在于两岸的舞榭歌台,在于水上的画船箫鼓。尤其到了夏天,其妖冶其香艳更倍增于往常。想来张岱必是秦淮常客,否则又怎能写得如此历历在目,并丝丝入鼻:“夏月浴罢,露台杂坐,两岸水楼中,茉莉风起动儿女香甚。女客团扇轻纨,缓鬓倾髻,软媚著人。”轻歌曼舞,莺声燕语,秦淮河终归是一条女性之河。所以,即便端午竞舟,也只有灯船。欲看龙船之威猛,则须赶往金山寺。

至要紧地理绝佳,于金山上俯瞰,居高临下,人船一览无余:

“瓜州龙船一二十只,刻画龙头尾,取其怒;旁坐二十人,持大楫,取其悍;中用彩篷,前后旌幢绣伞,取其绚;撞钲挝鼓,取其节;艄后列军器一架,取其锷;龙头上一人足倒竖,战敠其上,取其危;龙尾挂一小儿,取其险。”

这是很见张岱文采的一段刻画,面面俱到言之,却无半点繁琐赘言。同样写得栩栩动人的,还有《西湖七月半》,虽然张岱说:“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张岱将他们分为五类人,后世的我们读此篇,不免猜想张岱他自己又属于哪一类呢?他大约是:“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等到月色苍凉,东方将白,人烟散尽,他便以舟为眠床,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那梦岂不清香!

都说张岱善写大场面,我却偏爱那些小篇幅,喜欢欣赏张岱独有的夏日时光。《雷殿》只有一段,读来却有心旷神怡之感,恨不得全引在此:

“殿前石台高爽,乔木萧疏。六月,月从南来,树不蔽月……乘凉风,携肴核,饮香雪酒,剥鸡豆,啜乌龙井水,水凉冽激齿……林中多鹘,闻人声辄惊起,磔磔云霄间,半日不得下。”

还有《庞公池》,说的是在卧龙山读书的张岱,留小舟于山下庞公池,每逢月夜,必乘舟出行,往返五里:

“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睡去……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高舂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不知愁为何物的年纪,人人皆有过吧,只是稍纵即逝。多年前,江南水乡某个燠热的夏夜,尚未娶妻的舅父们铺凉席睡露台,我也要跟去,外祖母死拦不听。数星星,听故事,实在有趣。可是,睡至半夜,被蚊子咬醒。舅父们用秸秆点火熏亦无济于事,只得将我送回老屋。摸索着爬上老旧宁式大床,朦胧间听外祖母得意地问:“还是屋里好吧,下次还听不听话?”我胡乱地应了一句,便倒头睡去。一晃,外祖母已作古三十余年,舅父们皆年过六旬;而那一夜,居然鲜如昨天。

-秋-

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喜欢画家门口或窗外的景色,所以他用不着出远门;塞尚则更有趣,他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画着家乡的山,最后成了现代艺术之父。但有些人却偏偏喜欢舍近求远,对着家门口的景致,瞅都不瞅一眼。比如我,明明曾经咫尺之近,农历八月十八的钱江潮,却一次都不肯捧场。如今隔着千山万水,我只能借着张岱的《白洋潮》,遥想壮观: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砲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钱江潮之威力有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吾乡有村民举家观潮,一家老小有去无回。近些年,仍听闻有不知深浅的外乡人,自以为占得最佳观潮位,殊不知危机正降临……对自然无敬畏之心,就难免乐极生悲啊!

说到秋,不能不说八月半。《陶庵梦忆》里详细写中秋的,有两篇:《虎丘中秋夜》与《闰中秋》,前者由“天暝月上”,至“更定”,至“更深”,至“二鼓人静”,一直写至“三鼓”,场面宏大,盛况空前,然而作者不过是一旁观客;后者是作者在家乡绍兴的蕺山,模仿虎丘山中秋赏月唱曲的习俗,邀请众多友人相聚共欢。蕺山虽无虎丘之盛名,却也有典故,此山盛产蕺菜,越王勾践曾采食之,所以得名;山之南有戒珠寺,原本是王羲之故宅。那是距明亡仅十年的崇祯七年(1634)的闰中秋:

“每友携斗酒、五簋、十蔬果、红毡一床,席地鳞次坐。缘山七十余床,衰童塌妓,无席无之。在席者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声如潮涌,山为雷动。”

“澄湖万顷”句出昆剧《浣纱记》第三十出,以春秋吴越争霸之故事,抒发家国兴亡之感慨。轰饮轰食轰唱直至四鼓,众人才于月色的护送下倦倦散去:

“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夜半,白云冉冉起脚下,前山俱失,香炉、鹅鼻、天柱诸峰,仅露髻尖而已,米家山雪景仿佛见之。”

宋朝米芾、米友仁父子善画山水,却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世人称之“米家山”,那岂不与西方印象派画作的朦胧之感异曲同工?兴许,那晚张岱所见的山景,也像极了塞尚的画。

-冬-

由五代画家赵干画,南唐后主李煜题字的故宫至宝《江行初雪图》,描绘的是江南水乡初冬景象,细腻刻画了渔民冒寒捕鱼之艰辛。张岱的《品山堂鱼宕》说的也是捕鱼,时间也是冬季,却是另一番情景:

“冬季观鱼,鱼牒千馀艘,鳞次栉比。罱者夹之,罛者扣之,簎者罨之,罥者撒之,罩者抑之,罣者举之,水皆泥泛,浊如土浆。鱼入网者圉圉,漏网者噞噞,寸鲵纤鳞,无不毕出。集舟分鱼,鱼税三百馀斤,赤鱼白肚,满载而归。约吾昆弟,烹鲜剧饮,竟日方散。”

此段生僻字不少,读来有些不畅,但可知那六“者”皆为捕鱼动作,结果自然也喜人。总体归纳起来,十二个字:热闹沸腾、丰收喜悦、大快朵颐。张岱之父在绍兴鉴湖附近修建园林,名曰众香国,品山堂为园中主建筑。门外鱼宕横亘三百多亩,种菱芡,养肥鱼,满足张岱多少口腹之欲,也难怪他追忆!

有人说,一年四季最易画冬,描数片雪花,人人皆知是冬,文章是否亦如此呢?《陶庵梦忆》有两篇写雪,《龙山雪》喧闹些,《湖心亭看雪》孤寂些,但皆妙文。前者是天启六年(1626)十二月事,张岱与家中一班声伎登龙山,于城隍庙山门赏雪,此时已入夜,大雪虽停,但积约三尺深: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

虽说有酒敌寒有曲助兴,但喧腾至半夜,也实在够疯狂的。有一年圣诞假期,我与家人去法国南部滑雪,酒店的暖气开得太足,午夜热醒。悄悄地推开阳台的门,眼前阿尔卑斯山的雪也是呆白,我愣愣地发了会儿呆,好像有一点点明白张岱了。

再有《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那年张岱已经三十六岁,生逢末世的他,尽管身怀惊世之才,心存报国之志,科举场上却屡试屡败,连个举人都没考上。报国无门的悲哀,怀才不遇的孤独,谁能体会?《湖心亭看雪》像极了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种孤独那种寂寞如出一辙。虽然柳宗元二十一岁就考中进士,可是一贬再贬的坎坷命运,令他与张岱一样无命补天。这漫天的雪啊,何尝不是落进了他们的内心……

至精彩《湖心亭看雪》收尾:“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真是好注解。所以,读《陶庵梦忆》,赏张岱的春夏秋冬,只见繁华,不识苍凉,可乎?

*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筠心,喜欢读旧书的70后,从竹影江南到郁金香之国,美篇签约作者。

【同系列文章】

读《陶庵梦忆》,品味一个玩家的深情

读《陶庵梦忆》:人无癖不可与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