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时代的双面人生,到底应如何抉择?
下班回家正在看电视的时候,一朋友打电话过来,妈妈在厨房做晚饭,看我聊得开心,就没打扰我,直接把饭盛好了,端到我面前,鉴于手里拿着一堆资料和手机,就没起身,轻身说了声:谢谢。这下电话那头问题扎堆来了,立马深度怀疑我刚才说谎,是在掩饰什么,才骗她说在家,无论我怎么解释都说不通了,最后只得老妈出面才得以解决。
虽然是个小插曲,可放下电话的我却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我不能对自己的妈妈说声谢谢呢?那是生我养我看我从小到大的最亲近的人啊。
出了家门,对大街上的陌生人都能说句“你好”“谢谢”“对不起”,可为什么回到家里,就可以对老人横眉冷对,对孩子呼来喝去,对爱人也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呢?
出了家门,步入社会,我们可以是别人眼中最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窈窕淑女,回到家里和爸妈之间就变成了只顾低头玩手机,哪知父母鬓白发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吗?
我没有理由去指责别人,因为开始在家里对妈妈说谢谢,不是从小养成的绝对化标准,初衷是因为教育孩子,要一句句教刚学会说话的孩子懂得礼貌,学会最有教养的礼仪。虽然起因有点偏颇,对父母来说这由衷的谢谢也来的太晚,幸好也还不是太迟,对于他们最在乎的小辈人来说也是最好的开始。
修养与贫富无关,修养与教养不同,教养注重先天的家庭教育,而修养更多的是强调后天的自我完善。
回到孩子的教育问题问题上,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在飞速发展的经济中嗖嗖的上升,对于教育的投资也是不遗余力,甚者,从备孕开始就请了私教,胎教、早期的宝宝教育、幼儿托教、小学特长培训班、中学各科强化培训、高中集训……一连串的外在教育力更是一项项接力赛的向更高级进化……
可条件好了,我们的教育就真的全部都能扔给学校、培训班、各种老师吗?所谓的三结合,社会层面的作用力和教育界的逐步提升了,那作为主力军的家长呢?我们真的体会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力了吗?本着一切为了孩子好,强加给孩子的各种的外在教育,真的能教育出林依轮家那样的谦逊有礼,温良如玉,又刻苦努力的好儿子吗?提到这儿,你可能要说俺又不是明星,哪那么有钱,人家孩子从小都上的国际化学校,能比得起吗?
在这里,我想说,真正的修养与贫富无关,修养与教养不同,教养注重先天的家庭教育,而修养更多的是强调后天的自我完善。
可以说,教养是用来评价一个未成年人的言行举止,而修养更多是对于成年人,因为他在生理和心理以及法律,都已经具备自主的行为意识,那么这时候,在评价他的行为规范时候,用修养更为恰当。对于孩子而言,他的行为习惯养成,首先离不开的就是原生态家庭的影响。那是他赖以生存的土壤,是孩子这可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的培养基,是孩子赖以生存的养料。如果家庭教养跟不上孩子成长的需要,跟不上甚至拖累了学校教育,那么再好的学校,再优秀的老师无论多么努力也是徒劳。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从某种程度来说,如果一个不合格的父母,他掌握的知识越多,对社会的潜在危害性也越大。在此想起了之前在杂志上看到的故事,一个平常人家的孩子和一个富贵孩子在学校打架,被老师叫了家长,结局却截然不同。平常人家的孩子给爸爸认错,爸爸给老师道歉,这三角关系看的让人在不知不觉间就原谅了那孩子;而那富贵人家的孩子父亲不问缘由,就指责学校教育的缺失,说是学校老师不负责,教坏了自家的孩子,还要叫律师朋友过来“公了”。当然,这是典型的例子,不能以偏概全,但也从侧面证明了父母的修养真的和贫富关系不是绝对正比。
心理学的人生轨道
道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简单地谈一谈,到底每个阶段,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哪方面才是较为正确的引导呢?
之前无意中听朋友谈起心理学,颇感兴趣,学了一个多月,五月中旬考试结束,虽然没有证书,但是还是想在此为各位班门弄斧,介绍一二,不妥之处,望各位朋友多多担待。
言归正传,对于孩子成长来说,人格培养最为重要。而在心理学上,我们在此采用埃里克森对于人格阶段的划分:
这一阶段孩子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简单点说,这一时期是婴儿对母亲依恋性最强的时期,也关乎到孩子长大成人后对于人际交往中的信任感,为何有些人对于婚姻,对于朋友没有从心理生出的信任,也许根源就在这里。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这是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是人生第一人格发展加速期,父亲的作用很大,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去了幼儿园,就由老师负责教了,每天只需要爷爷奶奶负责接送就好了,其实不然,这一时期孩子解除到了不同与家人的同学老师,有的也许对性别观念又了初步的认识,这些都需要家长来进行时刻观察,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孩子进入了学前阶段,异性父母的作用很大。也就说家里是女孩儿的话,可以多和父亲接触,男孩儿的话,可以多和母亲接触,培养孩子去主动参与到这个世界中来。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上了小学以后,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听到孩子说,老师说了,要怎么样,不能怎么养,这个时候,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老师抢走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而要放宽心态,这是孩子人格发展的一种常态,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天赋异禀,促使其获得勤奋感,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大都是在这个时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初衷高中阶段,对于孩子来说,朋友的作用是最大的,这个时候,初中生高中生容易搭伴出去做活动,尤其是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家长要密切关注,但不要一刀切斩断他与所有朋友往来,会引起逆反心理。而且一些性别认知错乱在这个时期也会慢慢显现出来,相处的人群,每日的行为举止,都值得我们去关注。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进入大学以后,没有再像初中高中那么繁重的作业,孩子们异性之间的亲密接触不免会上升一个层次,家长需要放宽限制,但要严明厉害,鼓励其适当交朋友,使孩子在大学里获得爱的品质,避免毕业之后步入长期的漫漫相亲路,却再也找不到当初的爱的初体验。剩男剩女的大量存在不仅在于当下快餐时代的社会速度,也在于某个特定时期孩子身上的缺失性教育。
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成年人大都在这一时期步入社会,工作,结婚,生子,打拼事业,教育孩子,也都在这一阶段,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也是人们获得自身繁衍感的一大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退休了之后,老人们总是找点事儿做,或选择减轻孩子负担,来带孩子;或吹拉弹唱、四处旅游;或给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添点色彩,无论哪一条路,都是对自己人生完善的一种活法。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教育是构筑一个孩子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说教育是构筑一个孩子身体的骨骼,那么教养就绝对是它的灵魂。而这最最重要的教养来自他的父母,他的家人,失去了这一至关重要的灵魂,骨骼构造再坚强也只能打拼成事故圆滑的樊胜美,却永远成不了历经坚信却依然单纯善良的安迪。
作为平凡人的父母,我们做不到林依轮那样绝好的修养带给孩子的附加值,没有王健林的财富附加给王思聪的人际圈,没有双博士的知识水平来选择更高端的家庭教育,最起码我们可以做到,身体力行,带给孩子最直观的以身作则,强过百倍的“我是为你好”。
轻声对父母说声“谢谢”,看看你父母的反应,想象你孩子会做出怎样的变化呢?
Ps:今天的感想有些多了,希望看文章的朋友不要嫌我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