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团队最近来了个实习生,是个即将毕业的香港学生。
小朋友曾有多家券商的实习经历,简历上的学校成绩也打着清华的背书。
更有加分项的是,大家都觉得他有教养。
每次下班离开时他都会把自己周围的环境收拾的干干净净;回家前都会先把自己座位区间的空调关上。
类似的小细节多不胜数。
有同事开玩笑的说,你再这么勤快,公司请的保洁阿姨都快没活儿干了。
小朋友笑笑,总是说: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等实习结束,下一个来这个位置办公的同事也不会太麻烦。
但时间久了,我发现他在工作中总是缺点东西,少点感觉。
有一次,部门举办大活动。
我安排他在签到台和广告公司的人一起负责来宾签到,引导嘉宾就坐。
等活动快开始的时候,我远远看见好多嘉宾都拥堵在签到桌前,迟迟进不了会场。
我连忙跑过去,从站的水泄不通的人堆中挤进去。
小朋友正闷头在一张张A4纸的名单上对着名字画大勾,眼睛来回在几十行的表格上快速搜索,耳朵还不带空的竖着听来自四面八方,此起彼伏响起的不同名字。
广告公司的两个小姑娘则在旁边规矩的站着。一动不动的行着注目礼。
看见这情形,我赶紧叫她们领位,自己又临时抓了两个同事来协助引流。
一通慌乱下来,也算是有惊无险的救了场。
等到活动结束后,我问他,你知道我安排你站那是干嘛的么?
他点头。
我又问,那你觉得让广告公司的人站你旁边是干嘛的呢?
他可能是怕我责备,急忙解释说,他一开始觉得自己可以搞的定,就不想麻烦广告公司的人,结果参会嘉宾集中到场,才造成了我看到的高峰拥挤画面。
我说,你为别人着想的心意我能理解。
但你需要明白你的职责是:让到场嘉宾签到并及时就坐。
而广告公司的人是来配合你一起共同完成这个任务的,是在拥挤可能出现时帮你收名片,名单上签名,带嘉宾及时就坐,是大家分工协作,各司其责保证场面和谐的。
你怕麻烦他们,那么在刚刚你一个人已经无法搞定的情况下,你就需要麻烦我,麻烦我们本来并没有职责来帮助你的更多同事。
如果一层层往上推,我们都不去“麻烦”别人,那么也不用领工资,大家都可以当活雷锋了。
老板公司也不用开,提前进入“我为人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了。
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有教养的人。
他们懂礼貌,有素质。更重要的是会在把握好分寸的同时为被人着想。
而在讲求规则的职业世界里,职场人之间的分寸就是:各自的职责。
只有权责明确了,你才知道什么叫恪守尽责,什么是越权疏职,才分得清两者之间的边界。
写邮件的时候多分段,让别人直白清晰了解你的内容;
在自己负责的项目截止日前预留给别人检查和调整的足够时间;
在完成自己职责的基础上多为别人节省沟通成本,少消耗重复劳动,这才是职场里为别人着想的有效行为。
只有在自己的边界内,推己及人的为人着想,才不会跑到别人的疆土上去制造误会。
中国人爱讲本分,我觉得这个词很形象。只有每个人都先守好了本,才谈得上分外的事。
有的人可能会说小朋友那么好心,多为别人考虑的好意难道错了么?
我一直都觉得不给别人增添无谓的麻烦,甚至是无所求的帮助他人,都是在这个伸手党野蛮生长的社会难能可贵的好品质。
但这样的好品质如同善良一样,需要你先练就对抗恶意的好身板,才有能力去行善。
当别人不用填补你亏空的责任,你才有可以“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可能。
分清职能边界,是掌握分寸的唯一前提,是职业世界里的基本礼仪。
2.
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特别羞涩,怀揣一颗“我什么都不懂,我要多学习”的敬畏之心跟谁都毕恭毕敬。
当时,我在银行网点站台当大堂经理。
领导跟我说,这里周围都是上班族,很多人会赶午休时间来办业务,让我一定要维护好秩序,千万不要有投诉。
网点吃饭基本都是订外卖,乱换班的吃流水席。
有一天中午,大家想吃街对面的大馅饼,但不送只能上门自取。
我看当时大厅里人不多,小保安平时帮我解答各种奇葩客户的疑难杂症也没少出力,我就让他盯着,自己跑腿去帮大家拿饭。
结果,这一走不要紧,等回来的时候傻眼了。
我站台的桌子前围满了乌泱泱的人。里面夹杂着各种高低分贝的谩骂声。
“那么大银行,前台一个人都找不到。这服务真是太差劲。”
“我们老百姓是没多少钱,享受不到有钱人的贵宾室待遇,但也给是把养老金全都贡献出来了啊。”
……
领导一个劲的在安抚高涨的情绪,贵宾厅的客户经理忙活着疏导折叠了好几圈的人群。
小保安也因为要查看运送现金的库车,在门口确保“安全第一”的牌子前负责的站着。
当天晚上下班,领导把我叫进她办公室,留下了我至今都记得的一段话,她说:
“在工作中,你存在在岗位上的唯一理由,就是你的职责。
也许今天你是热心想为大家多帮忙,但你试想就在你离开的这一会儿,假如我也不在,事情闹大了,客户打电话投诉归咎责任。
你能用你的个人好意来为岗位失责辩护么?以后还会有人敢把工作交给你么?”
那一次,我被负担不起的后果吓到了。
我在自以为“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同时,又“制造着一个新的麻烦”。
一个环节职责的塌落,就可能引发千波万层的连锁效应。
如同流水生产线上滑落的一颗螺丝钉,不知在什么时候就会制造出一个引爆点。
认真履行职责,避免成为别人“麻烦的制造者”,是职业世界的基础素质。
3.
我有个小同事,刚进来一年多,就已经是老板大小讲话的御用的第一写手。
除了思路清晰和文字功底好以外,我发现这个小同事还很“大胆”。
最开始,我们要写个有关公司整体业务运营情况的分析报告。
当时指派了她和另外一个有3年工作经验的同事一起做。因为手上掌握的资料太有限,她就跟大老板主动提请求,希望让其他部门帮忙提供内部数据和支持材料。
老板很给力,立马几个电话就解锁了层级和部门限制,而她也争气的交出了质量相当的成果。
之后几次,她都如法炮制,键盘敲的越来越快,活儿干的越来越漂亮,职责也跟着报告变得越来越大。
没多久,就把电话簿上自己的名字挤到了之前3年工作经验同事的大大大前面。
可能是受中国含蓄文化的熏陶,刚入职场的新人因为没资源、没技能、没资历,都没有太多的“价值感”。
别人给点脏活累活,感觉好不容易有发挥用武之地了,就不吝惜的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类似的重复中。
我见过有的人几年里变换内容,打着勤跑腿、端茶倒水、拿快递相同的杂;
也看到有的人在一年的财务报销里把全公司的财务流程都搞了个门清。
很多人都说,职场小白不要挑大嫌小的一天想着干“大事业”。
我觉得年轻人需要挑,只不过挑的不是事情的大小,而是挑走职场里那些包含了“人脉文化”的人情活儿。
把写报告的钻研精神用在迎合老板喜好上,把奋不顾身的拼劲使在酒席之间的觥筹交错中。
这些一套套刻意练习的人情活儿,真的给不了你“价值感”,当不了你的坚定的精神内核,也兑现不了你未来想要的“职业发展”。
能够在时间中聚合在你身上的“真正价值”是:
快速在一清二白的荒地里播种和成长的能力。
而这个能力恰恰需要通过每次认知履责的过程来转化,是你需要不断打磨的实力活儿。
再说的极端点,不做这些事情,也许会挨群众基础不好的骂名,会被贴不懂人情世故的标签,更不济的结果是在每年评优晋职时,都只能静静的躺在人才储备库里。
但你也可以反过来思考下:
如果一个公司花钱请你来干的是保洁阿姨、保安大叔、快递小哥都可以做的事情,那么我怀疑你要不然是进了公益组织,要不然就是天真的太可爱。
再退一步,如果你的老板都按人情活儿的大小来评估实力活儿的能力,这样的水土你真的确定自己可以茁壮成长得起来么?
在职业世界中,一个人真正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各自界限的礼貌,具备认真履职的好素质,还有帮助他人的富余实力。
他们能在每一次的尽职尽责的过程中,保持持续成长,总是努力让自己的价值始终高于公司的出价。
他们不太会有“怕麻烦别人”的心态。
因为知道适当的麻烦,在不久的将来会用实力的成长回报回去;
他们也不会在自身价值被高估时而感到害怕。
因为估值差正是拉升他们进步的助力,他们会抓着缩差的机会来填补自己的“心虚”;
他们也不会在因遇到猪队友而愤愤不平。
因为他们的尽忠职守已经成为了别人可信赖的后背,在补位的那刻就是他们上位的可能。
不在此处,也在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