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的树》课后反思

本次课程旨在通过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的树干画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模仿方折线的运用,同时拓宽学生对树木形态多样性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范宽画作中树干方折线的特点,能够尝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这种技法。学生对于树木形态多样性的认识有所提高,能够描绘出不同种类的树木,但在细节表现上(如树皮纹理、树叶形态)仍有提升空间。

教学过程

1、通过展示《溪山行旅图》的局部,结合实物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方折线画法的特点。

2、现场示范方折线画法的步骤,同时讲解这种技法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3、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方折线画法描绘树干,但在细节处理上(如树叶的疏密、树皮的纹理)仍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创意,展现了树木的不同形态和生命力。

后续改进措施

在未来的课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细节的指导,如树叶的形态、树皮的纹理等,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除了《溪山行旅图》外,还可以引入更多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树木的画法,拓宽他们的视野;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进行写生,直接观察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树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分组方式,如随机分组、异质分组等,以促进不同背景、不同水平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这次反思,我深刻认识到在美术教学中,既要注重技法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方法和策略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