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小侄女回到家,直奔我书房来了,扑到在床上,半天不言语。我知道她德行,不开口甭理她。过了二十多分钟,她翻起身杵着头问我:"小姑,怎么分辨谁是真心对你好,谁是虚伪?"
这可真是人生至难的难题。
中国的古训:"逢人只说三分话"是祖宗传给父辈再传到我耳朵跟前儿的交际宝典,见面就恨不得掏心窝子肯定被当成二百五。真的,我也快忘记了硕果仅存的三两个知己是如何经营起我们的友情的了,是从哪一刻开始认定谁可深交孰不可?当中有没有经历什么真正的考验?
友情跟爱情一样,也需要有个性情相投气场相合的缘分。再不堪的人就真的劣到没朋友?对谁都好的人付出的诚意就必定得到了足够的情谊回馈?我们对成人世界里人际交往中渐长的悟性包含的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怎么正确地给未成年人表达?小侄女的问题可难倒我了。
正面积极的鸡汤相信孩子们也喝得够多了,绝对不想由我再给她上一碗。而且她之所以来找我,心里的主意本就是想听家里最毒舌的姑姑给一点刻薄独绝的怪招,好去给伤害了自己的(假象)敌一记报复的狠手。
我说:"嗳,你小子想听什么意见?你到底遇到的情况是什么?受欺负了?"
她说:"我怎么可能受欺负?只不过怕自己分不清楚,反而辜负了别人的真心。或者以为别人是真心,但结果是自己傻。"
明白了。这不也就是我自己的问题?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姑娘、圣斗士,再下去怕是要当上灭绝师太了呢?
乖乖,我自己也还没想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