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告诉我们三个可复制的成功方法

《愚公移山》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一个故事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流传千年,关键在于它有丰富的哲理。

常读常新,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愚公移山》除了给我们感受到伟大的精神力量之外,同时也告诉我们三个可复制的成功方法。

一、用伟大的理想来牵引人生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挡了愚公家进出的道路,愚公没有选择搬家这条“捷径”,而是选择了移山。

还是使用锄头、簸箕等简单工具的时代,要搬掉两座大山,对愚公乃至愚公家十几代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理想。

我们知道许多成功人士从小都有一个伟大的理想,但是我们往往搞反了,不是他们成功了,才有伟大的理想,而是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停地奋斗才获得成功的。

张海迪曾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伟大的理想可以为人生提供强大的助力。

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版之后人”的史书。受刑之后,感到屈辱痛苦,打算自杀,但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收起死心,忍辱奋笔疾书,前后历时18年,写成《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这部伟大的著作,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抓住成功的关键

愚公已经90岁了,他依然做出移山的伟大决定,他的老婆和河曲的智叟都在质疑他的能力,同时也质疑移山的可行性,认为他都已经90岁了,拿山上的花草都没有办法,怎么还能搞得定两座大山的土石呢?

但愚公却把这个方法的关键因素想得明明白白的,那就是子生孙,孙生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但两座山却不增不加一分。用时间换效率,人力不是问题,成功也就没有问题。

平常我们都制定过不少理想和目标,这都很容易,但要实现理想和目标,就要找准它能实现的先决条件,把住这个条件、定准了方向,只要不断努力就能成功。

有一个公司,因为一台关键的电机出现故障,而不得不停产,于是请一位电机工程师来修理。

那位工程师在电机旁边待了三天三夜,然后用粉笔在出现故障的部位画了一条线。

在这个工程师的指导下,维修人员把那个部位打开修理,机器很快恢复了正常。

事后,那位工程师要1万美元作为酬金。

公司对1万美元的酬金表示很难接受,对那位工程师说:“你只画了一条线,就值1万美元?”

那位工程师认真地说:“画一条线只需要支付1美元,而知道在哪个关键部位画,却需要支付999美元。”

正如这位工程师所说,获得成功需要把住关键,找到关键点,针对问题对症下药,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成功就会顺手而成。

三、得道多助,赢得对手尊重

愚公移山动静很大,消息传播开来,邻居也都过来帮忙,掌管蛇的山神,担心愚公挖掉两座大山,导致蛇失去了生存的家园,于是向天帝告发了愚公,然而天帝却被愚公这种伟大的魄力和精神所感动,命令两个大力士搬走了两座大山。

有人说:“成功需要朋友,巨大的成功需要敌人。”可能说得比较极端,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人生在世,做事情光明磊落,大公无私,让对手都肃然起敬,只要是正义的,就会得道多助,得以成功的条件就更加坚实。

朝鲜战争是新中国迫不得已的战争,也是立威之战。历经两年零九个月浴血奋战,志愿军和朝鲜军民一道,把敌人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打回到谈判桌前。

美国著名记者兼作家、普利策奖得主大卫·哈伯斯塔姆在《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写道:“除战争亲历者外,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朝鲜战争始终是历史中的一个黑洞。停火的第二年,它就变成了一场没人愿意再去回忆和了解的战争。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对他们来说,朝鲜战争代表的不仅是一场胜利,更重要的在于,它也是新中国的又一次解放,与长期受西方列强压迫的旧中国的彻底决裂。……战争结束之后,每个人都不得不另眼看待这个正在冉冉升起的东方大国。”

  从对手的著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我们的先辈以自己的英勇、生命和智慧,改变了世界打量中国的目光,也使得中国赢得了对手乃至全世界的尊重和叹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