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7年8月19日,连续1000天阅读日志第169天。
前几天娘儿俩因为取书的快递而被关在家门外,内心不免有些恐慌。
因着这本新到的《写作的女人危险》,我竟气定神闲,在家门口的过道里读了一个多小时,还在去食堂吃饭时边走边读。而且,书名引起了雅贝贝强烈的兴趣,她非得让我讲讲,为什么写作的女人会有危险。
为了满足小姑娘强烈的好奇心,我马不停蹄一目十行狼吞虎咽地把书翻了一遍。
这本书的作者斯特凡·博尔曼是德国女博士,其研究内容涉及德国文学、戏剧、历史及哲学各专业。又是一个兴趣广泛,从事跨学科研究的学者。除了这本《写作的女人危险》,她还著有《阅读的女人危险》、《阅读让我们如此快乐》、《活在情书里的女人》等书(《阅读的女人危险》我也尽收囊中,下一篇阅读日志会谈到它)。
写作的女人为何危险?其危险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写作的女人前途何在?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本书。
第一,写作的女人有危险,其危险性表现在哪个方面?
作者开篇列举了一长串写作的女人自杀的名单,读来令人胆战心惊。
有46岁那年投海自尽的阿根廷女诗人阿尔冯西娜·斯托尔尼;
同样投海自尽的还有古希腊最早的女诗人萨福;
奥地利女诗人英格博格·巴赫曼;
美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和安妮·塞克斯顿;
浪漫派女诗人卡罗丽娜·冯·君特罗德用如此惨烈的方式自杀:26岁时,将一枚匕首刺入胸膛,结束年轻的生命;
大家最熟悉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则是在59岁时,把身上所有的口袋装满石头一步步走向河心自尽的;
……
作者一共列举了20多位写作的女性自杀的。或者,如果不是自杀,就是因为写作而透支健康,英年早逝的。
由于作者的研究视角是欧美,所以列举的都是欧美女作家。
如果加上全世界其他地区,这个名单不知道会有多长!
这是一曲沉重的挽歌。
写作的女人,这群世界上最具智慧、最才华横溢、毕生洋溢着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女人,她们却不能善终,结局令人难以置信,唏嘘不已!
我们不禁要追问,写作的女人招谁惹谁了?为什么如此悲惨?
第二,写作的女人为何如此悲惨?
请看这些写作的女人自杀的原因的说明。
阿根廷女诗人阿尔冯西娜·斯托尔尼曾这样说:“我们这些有着强大精神世界的女人,却成为爱情的失败者,就此完结。”
卡森·麦卡雷斯最负盛名的小说是《心是孤独的猎手》。事业上的成功让她与她那落魄作家丈夫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她一生饱受疾病和家庭暴力困扰,所以不到五十岁便早早离世。
浪漫派女诗人卡罗丽娜·冯·君特罗德只能选择用男人的名字公开发表诗作,这使她怀疑“女人永远不可能过上一种自由自在、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感的生活。”正是出于这样的绝望,她那么决绝地选择用匕首刺进自己充满诗人的奔涌血液的胸膛;
而享有盛名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之所以在59岁时投河自尽,倒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她再也不能忍受写作带来的疯狂幻觉。
总结起来,她们不能善终,原因大抵如下:
1.“维系爱情和生命的平静,或是取得文学艺术上的功成名就,看起来两者无法兼顾”。
从斯托尔尼和麦卡雷斯自杀的原因可以发现,她们早逝的原因是因为爱情,写作与爱情是冲突的,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一样,对于女人,家庭和事业难以兼顾。
这个问题,自古皆有,今天的女性创造者们同样需要面对。
大家知道,我们的社会,曾经是个男权社会,英语和德语中,“男人”一词就可以代表“人”。作为一个女人,即使是一个写作者、一个深入文字的人,也照样需要照料自己和家人的日常起居,生育和抚养孩子,操持永远也操持不完的家务,还要争取和维护爱情。
2.写作的女人是靠精神内核活着的女人,而自古以来,世间最苦是精神。
这些写作者,她们不是平常的女人,是一群深入文字的女人,“文学和艺术让她们更加接近生活的内核,敏感的她们感觉火焰在身体里燃烧,她们不迷信男人的权威,希望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种疯狂、叛逆的想法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写作的女人们,在创作之后似乎酝酿着巨大的灾难:总有一天青春不再,她们将面临苍老、孤独、遗弃、疾病、癫狂、讽刺……”。这一切,使人想来惧怕,于是,唯一的选择似乎就是自杀。
写作,会使人变得跟原来完全不一样。这样一群才华横溢、为理想而燃烧的生命因为跟文字的亲密无间,深入文字的腹地,而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并对现实产生不同于普通女人的高要求。她们欲求灵魂有深度的生活。
并且,通过阅读,她们也对自己原先知之甚少的其他生活方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于是,她们不甘于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她们特立独行,她们与众不同。
而社会,对于特立独行者,有着自己的惩罚方式。
何况,那时候的男权社会几乎不会让她们如愿以偿的。
你看,19世纪英语文坛的四位最伟大的女作家——简·奥斯汀、夏绿蒂·勃朗特、艾米丽·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四个人都没有孩子,其中两个终身未嫁;而法国作家乔治·桑离婚后投入写作,只能用一个男性假名来写投稿,也必须模仿男性字迹,否则,作品就难以出版。
第三,写作者出路何在?
如果这些写作者只是些甘于平庸、因循守旧、愿意跟世间绝大多数女子一样,甘于命运的摆布和上苍不公的安排,可能她们的结局,将比这好的多。
然而,即便如此,哪怕只能活到30岁,哪怕要付出离婚甚至终生不婚不育的代价,哪怕只能以自杀来结束肉体,她们还是要选择这样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因为,安顿灵魂,乃人生吃喝拉撒睡等基本需求满足后的头等大事!人贵为万物之灵,这话表明,动物和我们共有的肉身,不成其为我们之间的区分标志。唯有精神,我们人类独具的“灵”,是人和动物的分界线!而这股灵性的力量,不仅迫切而且如山崩海啸般强大,以势如破竹的汹涌澎湃,指引我们,寻找灵魂的突破口!
而灵魂寻找突破口的过程,既是它绽放并享受的过程,也可能就是它受苦的过程。因为一切创新的、与众不同的个体,其精神必然要经历炼狱般的苦痛!
也因为,人与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肉体的高矮胖瘦、外表是否光鲜亮丽。而是,精神的高度、灵魂是否丰满厚实!
也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