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有句话成为了经典,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今天在看某青春期的纪录片时,里面的男主和女主对话的一句台词:悲观主义者比乐观主义者活得更久……
画面很短,但是这句台词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引起了我的思考。
借用莎翁话语的格式,说一说: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那是个问题!
面对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处理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是都逃脱不了两个主流倾向,悲观or乐观。
有的人说,乐观好,益于身体,益于心态,益于生活。但也有人说,悲观好,人生老病死,本就是短暂的存在于世间。就如叔本华所说,人生的本质是痛苦。也如《杀手不太冷》影片中,小女孩问男主角:“人生本来就这么难,还是只有小时候这样 ?” 男主答道:人生总是如此。
实话说,我之前是个彻底的乐观主义者。彻底到什么地步呢?那就是尽管被骂得很惨,一边流泪,一边会心里默默暗示自己,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我应该要怎么做?这次没做好,下次一定要注意这次教训! 或是受委屈了,那就一个人默默坐在房间里,默默自己开导自己,然后走出房间时,就恢复正常。
总之,就是到了一个无论发生多糟糕的事情,我都尽量找出它的好处,尽最大努力去看它的积极面,告诉自己,还没有特别糟糕!
但是,经历了大学,心态修炼成熟。面临着毕业,站在社会大门口的我,发现自己在慢慢转变成悲观主义。 自己也发现,曾经能调节好自己心态的乐观想法有着漏洞,有时候它也会不起作用,甚至会让自己感受到这让自己没有直面整个现实。
我想,可能是我经历了下面配图的第三个成长。
第一次成长——当发现世界不是自我为中心时,于我而言,这次成长是发生在小学。上了小学我才会发现,不是每个人都会关心自己,在乎自己,学校和家里不一样。
第二次成长——当发现自己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于我而言这次成长是在高中。我是湖南湘西某一县城的娃子,在普通的高中读书,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有段时间数学成绩不好,因此我非常焦虑,害怕自己考不上大学。可是,在我非常非常努力以后,虽然有提高,但是我知道我与重点大学终究是无缘。
第三次成长——明知道有些事情无能为力,但是还是要争取。于我而言,是在大学。如果问我,大学里最遗憾的时候是什么,那就是没能鼓起勇气去竞选自己很中意的职位。但是我也不会忘记,自己也有过争取过但完美落选的经历,因为没有经验,但我还是去尝试,努力去争取一下。
经历了大学,虽然外出校园不多,但是整个心智比以前会成熟很多。也会更勇敢去面对一些委屈,难过和不快。
现在回看,以前我的乐观主义应该是我那个阶段最好的选择,不开心不快乐不想面对,就让积极,乐观存在于身体里。
而现在的我,能够接受悲观主义,看到了悲观主义积极的一面,它所具有的“魅力”,它也能给予人力量,这是以前的我未曾看到,和发现的。
现在的自己在慢慢转向悲观主义,或许是自己成人应该更加冷静,理智地面对现实,而悲观主义可以帮助到自己看得非常全面!当然,也不会忘记乐观主义。
悲观主义or乐观主义,这是个问题。但是什么样的问题,就取决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