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导演的电影《敦刻尔克》正在热播。
电影没有紧张的故事,没有精彩的打斗。倒像一部纪录片,叙述着二战中欧洲战场那个关键的时刻。
电影一开始,逃亡的主题便扑面而来。溃不成军,带来的不是复仇的火焰,已来不及思考复仇。被海浪冲上沙滩的浮尸,诉说着逃亡的悲壮和生命的脆弱。
敦刻尔克海滩上那密密麻麻的溃军,望着海峡对面的家,满脸茫然。防波堤上挤满了等待撤退的士兵。枪,无数枝枪就像一个个孤儿丢在堤沿边上,无人认领。海面上,冒着浓烟的战舰,逐渐缩成一团火,最终,埋没在深海中。
战争的残酷和恐怖笼罩着我,笼罩着所有在敦刻尔克海滩上的士兵。“叮”…子弹击穿船弦的声音,让人崩溃和疯狂。危机关头,回家的意念是如此强烈,担心自己像螃蟹一样晾尸沙滩的紧张让人变形,仿佛怪物一样。当端起枪,歇斯底里的逼迫自己的战友从船舱滚走,好让渔船减负,从搁浅奔向海洋。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了战争的罪恶和丑陋。
心中无限压抑。如何救赎?…
大海波涛中,迎着硝烟,民用船主道森和他儿子及儿子朋友乔治离开英国,想尽自己的力量,在敦刻尔克拯救一些士兵回家。他们陆续搭救了一名英国海军、飞行员柯林斯及汤米一行人。
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先后有693艘英国船只和168艘法国荷兰和比利时船只,共861艘各种船只加入救援行列。他们主要从英国南部的港口出发,在敦刻尔克接上英法联军官兵后再返回英国。从1940年5月26日开始,至6月4日结束,历时九天,共有338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到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均约3.3万人。而丘吉尔原本认为只能撤回3万多人。
当救援的各色船舶来到敦刻尔克,当英国的米字旗迎着海风飘荡,当人民用温暖的咖啡和面包拥抱亲人,还有什么困难不可面对?还有什么委屈不可释怀?
战争考验人性?哎!其实是人性在战争中凸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