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一瓢大雨。
院子里的三角梅被风吹歪了头,委屈的窝在墙角,茶台上落满了玫红色的花瓣。顺手捡拾起来,可以放在透明的浅口玻璃缸里做漂花,这是我跟朋友新学的招数,落花变漂花又可以多养几日,实在是两相宜。
晨起雨停,便如期出门跑步锻炼,石板路有些湿滑,跑步也大概和散步的速度差不多,只要每天微微出汗也心满意足。公园里的河水还有远处的玉龙雪山,都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雾气,朦朦胧胧的,看得不很分明。只是难得,在丽江如此干燥的天气里呼吸到湿润的气息。
彻底的雨季了,几乎每天都会下一两场。不过好在每场雨都不会太长,下一会停一会,给人喘息的机会。有时候雨来得急,没带伞,只要在别人屋檐下躲上几分钟,也可以继续前进。
熟悉雨季脾气的本地商人,都应对自如。在雨天也不会抱怨发牢骚,照常在自己店里安安静的做事,有戴着老花镜雕白银条的银匠,有在蛋糕橱窗裱花的西点师,也有埋头串着檀木珠的小阿妹。还有如我般闲散的人,要么撑把伞游荡在小巷弄看各家铺子忙活的主人,要么呆坐在茶台边看屋檐水激起的层层浪花,又或者漫无目的胡思乱想……
在青瓦下石墙里,古城的千千万万户无非都重复着这样的节奏。不同的动作,心情,声响和雨声相互交织,真是一幅难得的画面,一曲美妙的合奏。
当然,于我而言,清冷无事的下雨天,最适合得莫过于裹上条暖和的大围巾,泡上壶爽口的茶,手边搁一本好书。遇见本相见恨晚的书,那种幸福感实在妙不可言,能与书中人隔空对话,总觉得这样的日子还值得过下去。
这几天看蔡志忠自传,他庄周般无为超脱的前半生,跟这天气很契合,不是很亲近,却耐人寻味。
气温降下来人的食欲也跟着下降,晚上胖厨不在,也不愿意随意叫外卖。索性背上篓子,在小雨中晃悠到菜市场,挑选几根被雨水沾湿的玉米,细长条的红薯,再来一斤新鲜的水果黄瓜,回家洗洗就先后放进蒸笼,就这些当晚餐了。
丽江的蔬果真是可口,香甜的玉米和软糯的红薯,还配上脆嫩的黄瓜,一丝油星不见,几个女孩子也吃得格外满足。我笑她们也被迫跟着我“轻断食”了,在尝试了很多种锻炼和节食的方法之后,终于有一种是我能够长期坚持的了,每周饱食五天,节食两天,这是我可以做到的,既可以无所顾忌地享受美食又能有所节制。连续四个月的努力,我已经越来越爱每周两天的微饿状态,从心理到身体都慢慢适应了这个节奏,不得不说这是个好消息。
本能地拒绝一切晚间约会,已经对烧烤啤酒,午夜派对提不起半点兴趣。丽江的喧嚣被我屏蔽在11点以后。如果能早起跑个步,尝试一家新发现的早餐店,我倒是兴致勃勃。吃得干净,呼吸得顺畅,睡得充足本就是我们该拥有的健康生活。
所有这些,我都以为是丽江赐予我的,说是也不是。丽江的美很养人,大自然所呈现的东西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给你无尽的滋养,但比这个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养心,能坚定地摒弃外界的喧嚣浮华自得其乐地生活。
心中有诗处处有诗,心中有画处处是画。所有那些百无一用的闲散时光,都变成了我的无价之宝。
这才是独属于我的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