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的安全性

   据WHO(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有害物质暴露对健康的危害性,从概念上可分为四个范畴:

    1. 经长期暴露对人体的健康检测不出任何影响;

    2. 对健康有可逆性的影响;

    3. 能引起可逆性的疾病;

    4. 能引发死亡及不可逆的疾病。

    现在ACGIH的TLV及产业卫生学会所规定的臭氧浓度(1mg/L)都属于A类范畴。这个范畴,因臭氧暴露产生的致命影响,由人体经常维持功能可以完全克服,所以可以说是安全的。

     2005年中国疾控中心对用电解法臭氧生成的无色透明臭氧消毒水(水中臭氧浓度达到10-12mg/L)进行了活体毒性试验,其结果为:

    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大于5g/kg,属无毒。

    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大于5g/kg,属无毒。

    白兔多次皮肤刺激试验:平均刺激指数为0,属无刺激。

    白兔多次阴道粘膜刺激试验:平均刺激指数为1,属无刺激。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未显示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有致微核作用,结果未阴性。

    大鼠亚急毒性试验:多项指数均未见毒性反应,其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最大剂量为1.00/kg体重。

    医用级电解臭氧发生器再使用过程中,离出气口50厘米的臭氧气体释放浓度为0.2mg/m3(安全浓度)。

     在距离地球表面18-25公里的高空大气中,有一种绿色的高能物质—臭氧层在保护我们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侵害,成为人类来意生存的保护伞。但可惜它离我们太远了,无法有效地为人类造福。然而,人类今天已经能够大量地生产臭氧,并发现了她的诸多神奇功效。

    臭氧的特征是其“氧化性”而非“毒性”。臭氧在低空大气中的存在主要是紫外线激活空气中的一部分氧气而产生,当空气中臭氧含量超过0.02ppm时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随着浓度的提高臭氧气味增大。而我们城市低空的大气中最大的污染物成分是氮氧化物(NOX)以及其他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物等)在紫外线光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污染物有浓度提高或叠加,此时我们问道的气味并不是纯臭氧气味,而是含有微量臭氧的混合污染气体。在良好的空气状态下,有紫外光作用所产生的臭氧浓度无法达到1mg/L以上的量级,相反对人体的健康会带来好处。

    臭氧在使用过程中,不具备毒性的另一个原因是臭氧的极不稳定性,当臭氧遇到水分子后会很快分解为氧气。其实在自然界中臭氧是广泛存在的,只是不同条件下浓度差别很大,不易被人们察觉而已,低浓度臭氧可使空气清新有益于健康。雷雨过后人们会呼吸到一种特殊的清新味道,其实就是空气中的臭氧浓度提高了(空气中臭氧浓度达到0.02-0.1mg/L就能闻到其味道)。臭氧浓度之所以提高,是因为闪电(高压)电离了空气中的氧气后形成的,臭氧在其应用的近百年中,至今无一例因臭氧中毒而死亡的事故。

     目前人工制备臭氧的方法有两种:

    1. 电晕放电法,生成工业级臭氧。

    2. 电化学法,生成医用食品级臭氧。

    电晕放电法生成的臭氧通常以空气原料制备,由于空气中含有约21%的氧气和约78%的氮化气体,所生成的臭氧气体中含有毒性很强的氮氧化物,因此这种工艺制取的臭氧一般不适合医疗用途。

电化学法生成臭氧通常以水为原料,将水中的氧分子转换为臭氧,将水中的氢分子转换为氢气并排放,因此其制取的臭氧浓度高且纯净无毒,因此适合医疗用途。

备注:此文章出处为互联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