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讨论在“活在当下”的话题时,更多的人开始回忆。有人说,人之所以回忆过去,要么是对当下的极不满意,要么就是对过去的难以割舍。我想一定有很多人一边在员工餐厅吃着简单的速食快餐,一边回忆着外婆的饭菜。外婆的饭菜似乎是对童年最亲切的记忆了,感冒时,就是一碗砂锅熬的白米粥,煮的看不清米粒儿的粥漂着一层白色浓稠的米脂,就着一点精心腌制的小咸菜,也能呼噜呼噜喝下一大碗;家宴时,外婆花了一早上的时间炖煮锅中的红烧肉,细细的火慢慢的炖,红油亮丽,肥瘦相间,心思和时间都一股脑儿的浸在软糯饱满的肉质中了。甚至,你又想起了盛满旧时光的槐花麦饭,填充着儿时乐趣的榆钱饭。寻了无数的餐厅,明明记得用的都是并不丰富的食材和调味品,但永远都缺了那一种记忆中外婆做饭的滋味儿。
看似简单的家常菜却越是难做,一道菜便是一个家庭的味道,就这样,一道道家常便成了私房的美味,蛋炒饭成了最考验厨师的菜肴,红豆沙也成了最不能将就的馅料。在这部电影呈现了最为细腻美好的红豆沙。
电影的主人公千太郎是一家名为“铜锣之春”铜锣烧专卖店的店长,小店坐落在樱树下,风过后,都仿佛可以感受到满树的樱花从树上缓缓落下的美丽,可千太郎的眼神从不看向这里,好像眼里中缺了光亮,暗沉又阴郁,每日回家的步伐也总是疲惫不堪,步履拖沓而又满腹心事的走向似乎永远都遮着窗帘的黑暗小屋。每天都依着一个步调,一个表情,娴熟的拌着面糊,然后用小勺倒在铁板上制成铜锣烧的饼皮,小巧如女孩手掌般大小的饼皮,内心嫩黄,周围的一圈在铁板上烤的微微带着焦色,然后再夹上一层红豆沙……客人也是三三两两,生意就在不温不火中按部就班。有一天,德江老太太看到了铜锣烧店的招聘信息,也来应聘店员,千太郎看着腿脚不便的老太太便拒接了,然而,当德江老太太带来自己亲手制作的红豆沙时,千太郎被美味的红豆沙震惊了,于是便聘用了老太太。
很多治愈又温暖的电影里都有红豆沙的熬制,小小而又饱满的朱红色豆子经过长时间的熬煮变得沙软,自带暖意的红豆天生便有让人安心的美好。而这个电影里无比详细的记录了红豆变成红豆沙的全部过程,这个世界上最为普遍的甜食,除了自身裹挟的甜蜜,也衍生着最美好的象征。德江老太太微笑的告诉千太郎红豆沙是铜锣烧的灵魂,是随便不得的,自然不可以用工业流水线制成的桶装馅料,要投入感情去耐心的熬煮。我反复的播放了这个过程,看着一粒粒红豆变的干净,饱满,沙软,细糯,心一遍遍的沉溺其中……
太阳刚刚露出天际,天色还尚未退去一夜的暗沉时就要开始准备,这时经过一夜浸泡的红豆让水变得浑浊,泡红豆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有掉落未去净的豆壳。抖落豆子身上的水放入锅中煮,然后用笼屉盛豆子放在水龙头用手撩拨水冲洗,必须让所有的豆子都浇上水,此时的红豆还有一丝涩味。冲洗之后再放入清水中蒸煮。在等待的过程中,德江老太太告诉千太郎,她闻到了灵魂的香味,所有过程都是对豆子的盛情款待,老太太侧耳倾听着一粒粒豆子的膨胀,仿佛在她眼中,红豆都是有生命有灵魂的个体,一盘美好红豆沙的开始就该是对红豆的悉心料理和尊重。这时将再次煮好的红豆放入水池,注入细细的流水冲洗,一边溢出水,一边注入水直至盆里的水变得清澈,热腾腾的豆子最容易破碎,所以得用细流轻轻的冲刷着最后的涩味。
除去涩味后便是蜜渍,加入糖和水分让红豆充分吸收着甜味,原本清香的豆味加上糖分,空气中都弥漫着这天然的甜,百味呈杂中,似乎任何人都抵挡不了甜味的诱惑。这时搅拌红豆一定要从锅边开始,将锅铲竖起来利索又温和的搅拌,这滋味便循序渐进的渗透了每一粒红豆的每一个角落。越到后面,绵软的红豆越是容易破碎,可德江老太太说,好的豆沙不是揉出来的,而是需要一点一点的熬制。煮好的红豆沙还需要加入一大勺琼脂,会让红豆粒黏合在一起,软软糯糯,香甜美味的红豆沙夹杂着些许红豆小颗粒,入口的一瞬间,豆沙溢出无法言语的甜蜜。
我一度在脑海中反复描绘这个过程,也一直在猜想德江老太太眼中的红豆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好像一切事物在这位老人的眼中都有着生命力和无尽的魅力,这大概是对世界多么温柔的目光才可以用这般美好的眼神注视着周遭的种种。经过红豆馅料灵魂般的改造,铜锣烧小店生意异常红火,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客人几乎一夜之间一个都没有了,很多人都知道店里有位老婆婆,她的手指弯曲变形,有些地方甚至脱落,千太郎很早就看出来这位老太太曾患过麻风病,只是从不忍心去打断老婆婆认真的模样,老太太看清了这一切的变化,那一天离开后便再也没来上班。
我们一直都明白什么叫做“人言可畏”,总觉得可以不顾周遭的世俗眼光,可终究还是抵不过流言飞语的冷暴力,就好像是生在社会却也逃避着社会,没能以温柔相待。至今我还记得电影里德江老太太颤颤巍巍的转身离开时落寞而又孤寂的背影和无奈的看着变形的手指。我一直以为这仅仅是一位会做美味红豆沙的像外婆一般可亲的老太太,没想到却是被社会各种暴力压抑的病人,被轻视,被冷漠,被冷眼,被排斥,承受过太多之后转而却看到了大自然的天然美好,能够对各种我们本以为没有生命的物件格外珍视。德江老太太在后来的信中告诉千太郎,做红豆沙时,就是倾听红豆的低语,想象着红豆所经历的雨天,晴天。相信在世上的一切都可以说话,都可以感受阳光的滋养,风的吹拂,都可以摆脱这世间所有的压迫和击垮。老太太的一生都在渴求对生命和自由的追逐,她听到了笼中小鸟的恳求,放飞了小鸟;她听到了红豆所历经的生命历程,做出了灵魂豆陷,她看到了千太郎眼中深深的无奈和忧郁,便告诉他,按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制作可以表达自己想法的铜锣烧。
果然如老太太所看到的,千太郎眼中的忧郁和压抑都是缘于三年前一起斗殴判刑,他也遭遇着社会的排斥,也无奈的做着他并不喜欢的甜食,更是在服刑期间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德江老太太一生没有孩子,一直用心关怀着千太郎,在最后的录音带中,我听着不自觉的被感动了,被老太太的一句话击中了内心,“我们的出生,是为了去亲眼见识这个世界,去倾听这个世界。所以啊,就算没有成为什么,在我们身上,都有活下去的意义”。
细腻美好的红豆沙串起来苦涩的故事,与世隔绝的老人,被排斥在外的青年,所幸的是,我看到了千太郎离开了专卖店,自己在一个公园的樱树下摆着摊位做着铜锣烧,他的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勇敢的吆喝出了声,而头顶上的樱花却轻柔的随着清风飘下……如果你未曾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你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