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38

每天,在每个人身边都充斥着大量的信息,我们是如何区分有用还是无用的?也许我们依据一个模糊的标准下意识就决定了,但就是说不出个所以然。

知识的定义: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这句话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能指导决策,二是能带来好结果。知道了这两个标准,以后做选择就变得非常简单了,所谓的选择,无非就是添加条件。把上面的两个条件拿来一一比对,是否是有用的知识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然后寒窗苦读十年,埋头苦干,最终除了变成一个书呆子,其他一点成绩都没有。其实学习知识这个行为本身没有错,关键字是没有掌握筛选有用知识的标准,一股脑就冲上去苦哈哈的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能否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可以进一步简化为是否有用,那么对应的标准就变为:知道了这些之后,我的哪些决策会因此改变;长期来看,这些东西可能会为我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好处。正所谓一念一世界,尽管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物理世界中,但是每个人眼中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

思考知识价值的时候,如果只用“是否有用”作为依据,那么不可避免的就陷入了只做当前看起来有用的事,而没有考虑到未来。这里忽略一个更为重要的理性依据:时间。如果再加上用两个维度去思考问题:长期和短期,那么就能看清楚很多问题的本质了。也许你现在认为重要紧急的事,如果你能想清楚时间维度的事情,其实就可以淡定从容的处理了。

就像许多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分清上学、读书和学习的事情,总以为学习是在学校的事,毕业之后就不需要学习了。所以开始迷茫、开始焦虑、开始急乱投医,这似乎是每一代人都逃不掉的魔咒,其实最根本原因还是缺少了将时间维度作为判断依据。

除了有用、长期,知识的更高级能力是:具有繁衍能力的。也可以称之为通识。很多时候你无法用现阶段的眼光来判断这个知识在未来是否有用,就好像你只看到一堆的砖头堆在哪里,而在别人眼中看到的却是一栋栋高楼大厦。弥补自身视野不够的办法就是:博学。只有博学的人才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甚至是机会)。而融会贯通的前提是:产生联系的节点数量足够多。这就要保持长期持续连贯的学习。

这里有个误解:总以为学习都是碎片化的,无法体系的学习知识。其实在很早之前,从小学就开始,上课的课程是分开的,第一节语文课,第二节数学课,不可能一天都是语文课,这就说明所学的课程是分开的、阶段性的,根本没有碎片化学习这个概念,事实上,被碎片化的只是时间而已,而不是别的什么。时间碎片化并不代表学习碎片化,擅长学习的人,都很擅长利用碎片的时间完成长期持续连贯的学习。

今天我们重新认知了“知识”这个概念,知道了筛选有用知识的标准:一是能指导决策,二是能带来好结果;思考知识价值的时候要带上时间的维度,保证在未来依然有用;知识还要具备繁衍能力,能达到融会贯通生生不息的效果,这也是知识的三部曲。

今日得到:

1,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个内敛的男孩 他以前爱哭 别人说他爱哭 然后他下决心:以后再也不会哭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是山 一个不知道...
    抢我名字阅读 394评论 0 0
  • 6、华杉原文:“以正合、以奇(ji)胜”,而不是“以正合,以奇(qi)胜” 是奇数偶数的奇,又称余奇,就是多出来的...
    正衍堂阅读 778评论 1 0
  • 文/海边的阿狄丽娜 再过几天,就是高考。高考之后,高三的同学们会面临人生又一个叉路口,有的迈入大学校门,有的踏入社...
    海边的阿狄丽娜阅读 549评论 1 1
  • 这世界很大,大到天南海北可以四处游走;这世界很小,小到易如反掌可以从终点回到原点。 从小到大,从故乡到异乡,从国内...
    Fwx烟雨倾城阅读 679评论 4 9
  • 今天,姨妈、姨夫带着在西安读大二的表妹来家里做客。饭毕,聊到表妹的未来,是考研呢还是工作呢?众人各执一词,争论甚烈...
    讨讨阅读 49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