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预计759万应届毕业生即将步入社会这个鱼目混杂的大染缸。全是95后的孩子,想想还真是岁月不饶人。当年的我们步入社会那档子事仿佛就在昨天,而今天我们这辈人都基本为人父母,混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不算好也不太坏,日子怎么着也算过得有滋有味。起码不用再担心夜不归宿父母会一个劲儿的打电话,也不用太发愁想买个新手机口袋里的钞票不够数,因为有种东西叫做信用卡,再有就是混到月底就发工资了,多少是一回事,反正还不至于饿死。总的来说大部分人已经忘了梦想,混的成分越来越多,也可能他们从来都没有过梦想。
我记得我们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期许。当年宿舍里四个小姐妹,时常在寝室熄灯之后“秉烛夜谈”。
Z的梦想是上天,没错,空姐。她几乎报名了所有航空公司的大小各种面试,甚至信誓旦旦的说如果可以飞,即便是要交钱我也去。(当时有很多中介公司坦言十万块圆你空姐梦)
X的梦想可能没那么明确,但她比我们都认真学习,每天早晨会提前半个钟头起床去操场背英文。于是大家鼓励她抓住机会出国去看看吧。
H的梦想我不知道是什么,因为她自己也不知道。我和她一起参加面试的时候,我总是莫名的紧张,而她却截然相反,各种放松。“不通过我也没办法啊。”面试结束后她总这么说。
至于我的梦想嘛,要平凡简单不少,就是想走出去看一看。其实我也说不好为什么想离开家,甚至想走去哪里我自己都没有目标。可就是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算是长见识吧。
于是,我们都朝着各自的轨道开始前行。虽然大家总说对于未来感到迷茫,但其实我们在心里早就各有主意了。每个人在年少的时候都是这样,特别有主见,并且听不进去任何“过来人”的苦口婆心。
7年等于2555个日夜。
今年是我毕业第7年。这样坦白的暴露年纪还真是不习惯。我们在各自的领域把小日子过得也算风生水起吧,只是谁都没有特别的成就。毕竟我们也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
Z的上天梦不知在哪一天破灭的,就连她自己也稀里糊涂的。在北京呆了不到两年,工作上刚刚得心应手稍有小成就感,就被父母硬拖回了家乡。靠着关系进到企业单位办公室,朝九晚五。开始的时候她常抱怨办公室里的同事整天不是抱怨七大姑八大姨就是攀比谁儿子考试又得了高分,最可笑的是她们甚至觉得Dior不如美宝莲有名。然后有一天,她就嫁人了,现在已经是一岁孩子的妈了。朋友圈不再晒吃吃喝喝了,周末也没空去看电影了,甚至开始不化妆了,生过小孩后臃肿的身体让她有点“自我放弃”了。
X没有出国,这我一点也不吃惊,因为她没有那个魄力。在银行工作,收入稳定,周末的时光就是在各种相亲中度过。多少个清晨放弃多睡半个钟头背下来的英文单词早就一个也不记得了,全都还给了老师,现在想想还不如和周公多约几次会。
H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因为家里条件还算不错,又是独生女,所以压力自然也不太大。没有靠任何关系自食其力,找各种工作。但每个都做不长,一年中总会有那么一两次给自己放假外出游玩的机会。每当我问她怎么那么多假期的时候,她的回答都很可爱“公司倒闭了,所以我下岗了。”(当地的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经常会有倒闭的情况。)然后玩一圈回来后,她会继续找工作,很快再次就业。
我不去评价她们任何一个人选择的路,也无法去干涉或建议。只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用简短的文字概括着我所看到的这几年中大家的成长经历。
至于我,也算小有辉煌过,只是比起太多人来说,根本不值一提。我去了离家很远的海外工作,几年的时间让我真的学到很多,无论是金钱观,价值观还是眼界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只是我没那份吃苦的精神,没有坚持到底半途放弃了。总结了一下我的情况,应该是向往自由,一心想要出去看看,觉得离开家才能成就大事业,但内心却又渴望家的归属感。
所以,我们是真的想要回家,想要陪伴父母呢?还是懒得出去,连奋斗的那几年也想直接省去呢?
这个道理我用了好几年才深刻体会到。可那些比我小很多的应届毕业生他们似乎更懂得这个道理。偶然看新闻得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回家。可有一个问题却在我脑海中不断地徘徊。究竟毕了业就回家是因为受“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战略实施的影响,想要回去建设家乡而不再选择留在北上广或者南下呢,还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想的长远呢,知道在外漂泊不管多久都要回家这个道理呢?又或者是因为他们比较懒惰呢,无论是工作还是买房买车或者是结婚生子都有父母“帮忙”,就连生了孩子都省去了请保姆这笔开销。
如果让我再来一遍,我还是会选择离开家乡,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应该在任何时候都提着那股劲儿,别让懒惰和捷径拖了后腿。
回家这件事很重要,但走出去这件事也同样很重要。
毕竟年轻这件事是短暂的。
写篇写于2017年4月20日的旧文,是我拿来“应付”日更挑战的,中秋节休假,就偷懒一下吧,明天一定认真写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