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不安的心

这个世上,从来就不缺乏浮躁。

从古到今,有了社会的存在后,人就变得异常的浮躁了。

“躁”的意思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浮”的意思是“漂流”,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又没有地方可以让他们落脚,因此到处飘荡不得安心”。

浮躁的根源从社会方面讲,主要是社会变革,对原有结构、制度的冲击太大。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于是,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心态。

相信大多数的人从出生、成长、年衰等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出现过浮躁的这样的心态。

我们是凡人,不可能如圣人,智人,和一些修为高超的人相比。比不上他们的定力,更没有他们的对追求理想与信念的执着。

象圣人孔子,为推行自己的“仁”与“礼”的思想,也是奔波受累,辗转几个国家,说是周游列国,其实也是在鲁国已不受君王和季氏的待见了。没办法,只有出走去别的国家。

不同的是,虽然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的孔子,执着的心是有的。浮躁的心是不多的,甚至是极少的。否则,他与弟子早就妥协于各国的君臣而过上安定与享乐的生活了。

但,如若那样的话,他就不是孔子了。他的儒家思想创始人,及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了。

另外,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定力更是惊人,放弃王位而去修行。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估计浮躁之心则少之极少。正因如此,才能修成正果,成就他的一番功业,深深影响后人。

从个人主观方面来看,个人间的攀比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

攀比,又促进了欲望之火的进一步的燃烧。

谁又能不受攀比之心的侵扰,而做到喧嚣尘世仍无忧的境界呢?

其实,说白了,我们太注重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了。

我们无论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首先考虑的几乎就是别人的看法。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我们所经历过的担忧和害怕,半数以上来自对别人看法的忧虑。

别人对我们的喜爱总是出于私心,虽然个中原因因人而异。此外,我们获得别人喜爱的原因并不会让我们引以为豪。

当我们沉下心来去读书时,特别是上了岁数的人。年轻人为了求学而读书,大多是迫不得已,出于改变命运,多学习求知。如果是纯粹的兴趣使然的,则不是很多。年纪大了的人,且还要工作养家糊口的。如果心不是太过浮躁而读书的话,这种境界,的确应该给予赞赏与尊敬的。

还有另外的一种则是,在没有了生活之忧,即所谓的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也是不错的一种人生状态。不管是出于爱好或者别的原因。能用读书、思考的力量来抗拒浮躁与无聊,已算是好的境界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直以来 ,好像都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完完整整的去做过一件事,基本上每一次都遇到事都会半途而废。一次次,否定自己,甚...
    隐修小仙女阅读 351评论 0 2
  • 爸妈回老家扫墓。老杨来顶班。 有人烧饭,就不怕。我不会烧饭。去年有一阵子突然想学炒菜,那时候公司只剩几个男人,老妈...
    心事淡淡阅读 364评论 1 11
  • 11月15日 随喜自己超过了100天的咖啡冥想。小目标是360天哟!日日年年,年年岁岁,依然故我心。所不同是如今的...
    颖默阅读 209评论 0 1
  • 给定一个带有头结点 head 的非空单链表,返回链表的中间结点。 如果有两个中间结点,则返回第二个中间结点。 示例...
    习惯了_就好阅读 293评论 0 0
  • 按照默认规定,只有一个参数的构造函数也定义了一个隐式转换,将该构造函数对应数据类型的数据转换为该类对象,如下面所示...
    勿丶忘初心阅读 1,25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