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的朋友圈都被下面这样一张图刷屏了。
此图一出,立马一呼百应,不仅广为转发,还引起众多家长的共鸣,于是更多人的朋友圈被下面这样一些图片霸屏了。
这些图片的内容带着几分诙谐和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却又笑中带泪,道尽了众多家长的无奈与无措。
孩子上学后,许多家长或是因为担心,或是因为老师要求,喜欢陪伴孩子一起写作业,看孩子会不会写,写得对不对,认真不认真。看到哪里不对了,就立刻给孩子指出来,让孩子擦掉重写。上学是孩子上学,不是爸爸妈妈上学,孩子上学除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如果孩子写作业时,爸爸妈妈总是陪在旁边,孩子不免就变得依赖大人,总想着让大人看看自己做对了没有。陪在一边的爸爸妈妈,也常常自觉负担起“监督”、“评判”的责任,不时纠正孩子、指导孩子。这样做,的确能够保证孩子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却也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
有一次在肯德基遇到一对写作业的母女:一位四五年级的小姑娘忙着写作业,她妈妈坐在对面陪着。小姑娘做完一个题目,就抬头看一眼妈妈。要是妈妈点点头,“这么写对的”,小姑娘就低头继续写,要是妈妈摇摇头,“这么写不对”,小姑娘就停下来,等妈妈解释。
孩子很乖巧,妈妈也很耐心,但这样陪写作业,还是让人觉得不大妥当。小姑娘太依赖于妈妈的判断了,妈妈又太积极、太主动,假如孩子不在妈妈眼皮底下,而是在课堂上,或者考试的过程中,她能做一个题目就等一下老师的评判吗?
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只要家长不陪着,作业就写不好或者干脆不写作业。至于检查作业,在这些孩子看来,理所当然是家长的事情。一旦作业出错,自然是父母的责任,与己无关,从而把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到了父母身上。这种孩子遇事总是习惯把原因推到自身之外的人或事上去,而不愿意自己承担责任。得分不理想时,埋怨家长没有把错题检查出来;红领巾忘戴了,怪妈妈没有提醒他;字写得不好,怪铅笔不好用;考试没考好,他会怪题目太难。总之,他总能找到自身之外的原因来为自己开脱。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一位朋友,自孩子上学之日起,每天陪着孩子做作业,听写、出题,出题、听写,乐在其中。可是,有一天,朋友因事不在家,孩子没有做作业,第二天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孩子回家又哭又闹——明明是妈妈不在家,没有人陪她做作业,凭什么老师不批评妈妈批评她?
你看,这么小的孩子就拄着拐杖走路了,没有了拐杖就寸步难行,难道这是家长愿意看到的局面吗?
聪明的父母,绝不会越俎代庖,更不会包办代替,毕竟,学习是孩子的事,不是家长的任务。我们要做的,一是把孩子的学习还给孩子,不要做孩子学习的拐杖,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二是帮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的习惯,建立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