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嗨喽,大家好,我是丽宝,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
最近有个朋友刚生了孩子,发朋友圈说:“最后悔的事情是在坐月子期间没有去月子中心,让自己受那么多委屈。”
是的,90%的妈妈在产后会经历一段灰暗的时期:
别人喜欢孩子,妈妈会伤心地想:“大家都只爱孩子,没有人爱我,我就是一个生育机器”
孩子吃完奶吸吮嘴唇,婆婆会怀疑妈妈奶水不足,撇撇嘴说:“哎呀,她没奶,孩子都没吃饱。”
妈妈伤心委屈暗自垂泪,却又自卑得自责:“我是个失败的妈妈,连孩子都喂不饱。”
曾经自信的我们变得极度自卑、敏感、易怒,身体外长满了刺,谁靠近就扎谁。
“你怎么像换了个人,简直不可理喻!”老公抱怨。
可是谁又知道,这根刺扎向别人的同时,也深深地扎在自己身上。
二、
我也不例外,产后我经历了至暗时刻,本来非常迟钝的神经一下变得敏感,一丁点小事都可能激怒我。
“哎,我的衣服呢?怎么找不到?是不是你给我动了?”我翻几下衣柜,越翻越烦躁,把衣服一扔,质问老公。
“打印机怎么又报错了?”修理两下,还是报错,胸口马上闷闷的,特别生气。
每件小事,都可能是点燃我情绪的导火索。
老公安慰我说:“生气就发泄出来。”
我真的发泄出来了,砸了几次东西,砸完确实不生气了。
我笑嘻嘻跟老公说:“真的有用哎,我竟然不生气了。”
可怕的是下次一生气,直接升级到想砸东西,而且有越发频繁的趋势。
情绪不受自己控制的感觉很难受,身边的人也跟着受罪。
我的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耳濡目染下,他处理情绪的方式跟我如出一辙。
“哼!我情绪马上就要爆发了!”小小的人,趴在床上,胡乱踢腿,语气、神态、动作,简直就是我的复制品。
“我知道这样对孩子伤害很大,可是我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该怎么办?”
我知道,很多妈妈像我一样,既痛苦又自责。
我们深知:一个情绪暴躁的妈妈,肯定教不出情绪稳定的孩子。
三、
可是,怎么样才能做到情绪稳定,怎么样才能管理好情绪呢?我们不会。
没关系,不会,我们可以学。
作为父母,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学习情绪管理,首先要认识一下情绪,认识它,你才能更好地管理它,我们主要来认识一下消极情绪,因为需要管理的只是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就是不快乐、不愉快的情绪比如:伤心、难过、悲观、愤怒等。
虽然消极情绪被贴上了“消极”标签,但从对情绪的了解而言,需要承认:“所有情绪都是完全正常的”。
当我们遇到危险,“害怕”“恐惧”可以促使我们远离危险。
当我们遇到伤害,“生气”能够让我们有勇气奋起反抗,保护自己。
消极情绪是写入人类DNA的一部分,有它存在的意义。
认识了消极情绪,我们还要知道消极情绪的来源,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1.消极情绪来源于思维
根据情绪ABC理论,我们知道,导致结果C的并不是事件A,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释B,也就是我们的思维。
宝宝哭闹,婆婆抢着去抱孩子喂孩子奶粉,宝妈会伤心:“她是不是嫌弃我奶水少,喂不饱孩子”,结果宝妈独自落泪,心情抑郁。
如果把想法换成:“婆婆想让我多休息一下,不忍心打扰我”,结果宝妈会觉得婆婆对我真好,心情愉快。
消极思维产生消极情绪,管理消极情绪,从改变思维开始。
2.情绪来自于未被满足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我们需要:安全、休息、关注、尊重、爱、认同、接纳……
当我们需要没有被满足时,我们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上了一天班回家,孩子吵着要讲故事,你说等一下,孩子仍在不停地呼唤你,这时你忍不住发火,事实上是你的“休息”需要没有被满足。
宝妈独自带娃一个月,出差回家的宝爸抱着她说:“辛苦了!”宝妈感动得落泪,觉得再累也值了。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认同”“爱”需要被满足了。
我们需要经常与自己对话,倾听自己内心的需要,表达自己的需要,满足自己的需要。
3.情绪来自于童年经历
一位宝妈特别忍受不了孩子哭,孩子一哭她就会觉得特别烦躁,后来她发现,忍受不了孩子哭的根源来自童年的经历。
这位宝妈小时候一哭,父母就会呵斥、打骂,现在孩子一哭,她好像回到家小时候,联想到童年的痛苦,会特别难以忍受。
我们需要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当然,有时候我们并不记得童年记忆,必要时我们需要接住心理咨询,疗愈自我。
了解消极情绪的正面意义,了解消极情绪的来源,是我们学习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小伙伴都学会了吗?
下一篇,我们会继续讲如何与情绪和解,欢迎继续关注。
今天是母亲节,祝愿所有的妈妈:母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