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我在杨熹文的公众号“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推送上看到一篇TED的演讲,题目叫做《如何打败负能量:滚蛋吧小情绪》,演讲者盖伊•温奇。
演讲大致内容:
身体会感冒,心理当然也会。有的人体质好,抗一抗感冒就过去了;正如有的人心理抗挫阈值高,一般伤痛抗一抗也就过去了。
可是,大多数人感冒都会看医生,那为什么遭遇心理伤痛时,我们却没有看心理医生的意识呢?
——盖伊•温奇解释道,我们此时基本都独自疗伤。但这不是唯一出路。他有力地论证了为何我们应该像照顾身体一样,来照料我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从他的演讲中我发现他多处引用故事来引入演讲主题。这些故事或是自己的,或是朋友的。
故事一:自己的故事。
演讲者盖伊•温奇有个双胞胎哥哥,这就意味着他很快会在一件事上成为专家,那就是注意到偏爱,比如说对方的饼干比他的大一丢丢。
当他变成一位心理专家时,他开始注意到另一种不同的偏爱,那就是我们赋予我们身体比精神更多的价值。
由注意两个人拥有的饼干数目多少,孩子会感到偏爱,引申到我们对身体和精神关注度的多少,发现我们对心理健康关注不够,这是另一种偏爱。
接着,盖伊•温奇又说这种偏爱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种偏爱指的就是我们对身体健康比心理健康的关注多得多。
他又讲了一个朋友的故事。
故事二:朋友的故事
朋友5岁的小孩在上床睡觉前站在凳子上在水池边刷牙,不小心摔倒了,哭了一会自己拿创可贴贴在伤口上。这个小孩刚刚学会系鞋带,但是他已经知道要保护伤口以免感染,并且一天刷两次牙保证口腔健康。
从这个故事说明我们都知道要保持身体健康,从5岁时就知道了,但是我们知道怎么从精神上保持健康吗?完全不知道。我们教给孩子孩子情绪保健吗?完全没有。
由此故事引发我们花在保护牙齿上的时间比花在精神保健上的时间都要多,我们重视身体健康远远多于精神健康,但是我们承受的心理上的伤害比身体上的要多得多,例如失败,被拒绝,孤独。以此引发听众共鸣,引发听众关注心理健康,消除我们对身体和心理的区别对待,两者应该平等对待。
故事三:孤独的故事。
孤独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扭曲我们的感知能力,剥夺我们的思考能力,它使我们相信身边的人不再在乎我们,它使我们不敢与人联络。
盖伊•温奇当时说了自己在异国他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生的一件事。
那时他和哥哥都在攻读心理学学位,两人在两个国家有时差,电话费很贵,平时一周通5分钟的电话,那天他生日决定奢侈一回聊10分钟,他就等哥哥打电话过来,等了好久没有等到,他想可能时间久了哥哥没有那么想自己了吧。可能第二天一早就会打过来了,第二天早上他看了一眼电话,意识到昨晚在等哥哥的来电时来回走动把电话线碰掉了,他马上插上电话线一秒后就听到了哥哥的声音,哥哥气坏了,说如果等不到为什么你不主动打给我呢?
盖伊•温奇在演讲中说当时的自己被孤独紧紧包围着,他总和别人在一起,自己陷入了孤独都没有意识到。
以上举了三个例子,在演讲过程中,盖伊•温奇把故事和主题连贯在一起,17分钟的视频中穿插了7个故事,这些故事都是身边发生的事。听众们听完演讲后,每想到一个理论知识都有专门的故事去诠释。由现象引申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
最后,再重复一遍该TED视频《如何打败负能量:滚蛋吧小情绪——Guy Winch》,感受故事的魅力。
参考书目:《感召力》[英] 西蒙·兰卡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