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半的杭州,天际已然全部的黑暗下来。伴随着狂风暴雨豆大的雨点,像是在冲刷新冠过后的残渣。
上午的燥热,微薄出汗的额头,像是去年夏天的错觉似的。自然,这个宏大的天幕,前一刻,春光正好,阳光耀眼的像是在炫耀,下一刻就是黑天抢地的暴雨袭来。
她尚且如此的充满着不可思议的局域的变化,何况是这么脆弱和“见风使舵”的人生呢。
电梯里遇见一家人过来商城吃饭,爸爸,妈妈,两个儿子。
“我们去几楼吃饭”儿子在电梯里发问。
“我想去五楼,哪家哪家的烤肉不错。”妈妈提议到。
“你都没有试过别人家的烤肉,怎么就知道别人家的也不好吃呢?”爸爸开始否定。
“我不想去四楼,不是顶楼,感觉太闷了。”此时的妈妈还想坚持一下自己的选择。
大儿子说:“你在五楼吃饭难道是露天的吗?在这样的下雨天。”
“好吧,好吧,你们说去哪儿就去哪儿吧?”妈妈的语气像是缓和,又像是妥协。
我静静的不说话,心里却是想的:既然意见不统一,为什么不各自去各自喜欢的店去呢?或者,妈妈喜欢那家的菜,打包一些到其他的店里一起吃也是可以的。
为什么忽略了她的需求?
或者,一开始,他们就没打算听妈妈怎么安排的?
我看到的是一个需要休息,需要自己时间的妈妈。
为什么不是顶楼的楼层就会让妈妈觉得很压抑呢?压抑的不是楼层的空间,而是妈妈心里的空间。
她心里的压抑太多,我想,在生活中妈妈也是很少想到自己的妈妈,自己的需求经常被忽略的妈妈。老公和孩子们也好像习惯了对妈妈的诉求进行反驳(仅仅是电梯里的对话推测)。
在这样“责任”的生活里,尽力在完成自己的职责,而没有觉得快乐,放松,幸福。心里放了很多的事情,以至于需要更大的空间,让自己觉得呼吸更顺畅一些。即使是很千平的四楼,因为是封闭的,还是会觉得很压抑。
有责任感是很好的品质,至少是个靠谱的人。但是,不懂得爱自己,什么事情都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忽略自己的需求,内心又会觉得无可奈何的委屈,是对自己生命的消耗。
纵然是不喜欢改变,内心缺乏安全感,也要勇敢的试试新的东西,或者尝试新的相处方式,能比现在的自己更好。
什么叫做比自己现在的状态更好呢?
就从减少点自己心里的压抑开始吧。
雷声之下,雨声隆隆,穹窿之下,没有人会那么无时无刻的恰到的保护你,你自己至少,全心全意,竭尽全力 !重新遇见你自己!不是年少的本能,不是成年的责任塑定,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