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如何应对时代的无常

                    甫心

    这是一个时代无常的年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让人感受到了秒新秒异,对于教育者来说有些无所适从,一边我们尊重教育“静待花开”的慢,一边我们又要适应变化快速的时代如何接轨。

      纵观我们身边的教育现象,不难发现有如下的一些现状:

      网络的普及让孩子们的知识如今变得唾手可得,老师的权威性逐渐减弱;

    老师们逐渐从教育神坛拉下来,孩子们敢于和老师平等对话,甚至有的孩子不会尊重老师;

    部分媒体过度解读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导致家校关系没有那么真正的和谐,投诉问题越来越多,老师们不知道该不该管,管到什么程度;

    社会对老师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成为教育全科医生,什么都要懂,工作台账太多,什么都要解决,老师们感到非常的困惑和压力巨大,尤其是年轻老师很怕接触家长,很惧怕当班主任;

      ……

    面对这些种种问题,我们怎么办?怎么生存,怎么有效成长,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时代的迭代与不确定性,要求教育人以“守常”之心做“应变”之事,在变与不变的平衡中锚定育人方向,坚定自己的内心,笃定心中那份执着于信念。

      应对无常,首在锚定教育本质的“确定性”。无论技术如何革新、社会需求怎样变化,“培养完整而健康的人”这一核心始终未变。教育人需聚焦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力、同理心等底层素养的培育,教育的情感性是其他无法可替代的,这些能力是个体对抗无常的“压舱石”,也是教育穿越时代周期的根本,所以我们要坚守初心,保持本真。

      其次要保持自身能力的“成长性”。将变化视为迭代契机,主动打破经验壁垒: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变化,人的思维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的青少年和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的人有完全新的突破,尤其在思维创新上,所以他们才显得那么难管,那么“不服管”,没有足够的魅力无法让他们心生敬畏。数字化的迭代升级让我们措手不及,学习数字化教学工具以适配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场景,理解AI等技术对教育的重塑以引导学生理性使用,关注社会趋势调整育人视角——从“传授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从“经验型教育者”升级为“终身学习者”,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思维,了解新事物。

      最后需拥有心态上的“包容性”。我们主动让自己从神坛上走下来,从心态上调整,只有不断的拥抱新的时代,接纳变化的不可控性,将时代挑战转化为教学资源:在课堂中探讨社会变革,引导学生思考应对策略,带领学生一起面对时代变迁;在师生互动中共同试错、成长,以开放姿态与时代同频,让教育既扎根本质,又充满应对无常的韧性。

当代学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