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半年,读《财富自由之路》时读到这一段也是很有感触,要能看到“别人的好”。记得上半年参加区里的优质课比赛,因为其中一个比赛人员做了些小手脚,当时对他颇有微词。可是,后来我一想不对啊,虽然他在这方面做得有点差劲,但是前段时间人家还帮助过我呢,还有他上的课也确实还不错,有亮点,让我学习到了以前没有学习到的东西。如果我当时一味地陷在他的“不好”上,而忽略了他的这些优点,其实对我来说是一种损失。
跟着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确实能从那些我“原本可能讨厌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不过,现在我好像没有讨厌的人)
2.看留言的时候,有人和我一样,找不到讨厌的人。不过这个读者思考的更深入:不是因为找不到我们讨厌的人,而是因为那个人另我讨厌后,我是根本不和他交往下去的,所以也根本谈不上“从讨厌的人身上学到好东西。”恍然大悟!
离我最近的让我讨厌的人就是女儿舞蹈培训班负责人的妈。大概70岁左右吧,介绍她女儿时把她女儿吹上了天,获得了多少什么奖,什么“教师妈妈”称号……写到这里,忽然想到“看到别人的好”,之前的我,总认为这些东西虚头巴脑的,因为周围很多同事虽然上报纸被报道了,但是很多都是吹出来的。所以,对这些头衔总是怀着轻视。现在想来,其实被报道的人还是自身有“亮点”的,比如在工作上,他们带的班级或者学科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啊。我要看到别人的好。
有一次,有个小孩家长接晚了,她就抱怨:家长怎么这么不自觉,我们这里又不是托儿所,帮你看孩子,到时间还不来接……诚然,那个孩子有点捣乱让人烦,但是后面的话就不对,作为一个培训班只想到赚钱了。还有一次一个小孩子因为家长没有及时来,孩子借老太太的电话,老太太又开始抱怨,浪费她的电话费。难道这不是你培训班应该配置的么?
所以,我看到老太太连招呼都不想和她打。确实,我不喜欢的人,我都远离。所以,好像身边没有不喜欢的人。
3.今天看读者留言给了我提示,我发现在昨天关于“抱怨”的话题中,老师教给我的方法是“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承受”——过去几天,我把注意力过度放在后半句“承受”上了,忽略了解决。如果不解决就只想着“承受”,那其实也是一种“逃避”!
比如前段时间,我说了父亲洗碗不干净。老公让我不要说,免得大家都不开心,大不了重洗一遍呗。可是我觉得我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的问题啊,父亲有时间,洗碗又是他可以洗好的事,我为什么不和他提出来,关键是和他说话要讲究态度和方法,免得父女彼此冲动。
所以以后遇到和父母产生矛盾的地方,首先我要尝试着和他们沟通,教给他们方法尽量解决。实在不行,我就默默承受。毕竟,当前的状况都是我自己能力不足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