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荞·小生活】特约---
【雨兄专栏】
微影评、明史小文、书评
每周五上新,请关注!
毕业于大学中文系,供职于某国企。
兴趣广泛,爱读书,爱观影,爱音乐,爱摄影,爱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
若问此生何求,精神之富足,心灵之自由。
By雨兄(yqyx_9118)
【聊明史】东湖樵夫
作者 | 雨兄
正文共:1502 字 9 图
预计阅读时间: 4 分钟
明朝的台州人中,有一位既有名又无名。说他有名,是《明史》为他列传,至今台州还有纪念他的地方;说他无名,是此人连姓啥名啥都不知道。
此人就是东湖樵夫。
临海东湖樵云阁
先来看《明史》为他列的传。
台州有樵夫,日负薪入市,口不贰价。闻燕王即帝位,恸哭投东湖死。——《明史·列传第三十一“台温二樵”》
简洁明了,一看便知。
跟在这段文字下面的还有一段:
而温州乐清亦有樵夫,闻京师陷,其乡人卓侍郎敬死,号恸投于水。二樵皆逸其名。
卓侍郎即卓敬,温州瑞安人,榜眼及第,官至户部右侍郎。他是建文忠臣,"靖难之役"后被逮捕,宁死不屈,为明成祖所杀,灭三族。
为这位东湖樵夫列传的不止《明史》,还有清人谷应泰的《明史记事本末》,卷十八载:
东湖樵夫,不知何许人,樵浙东临海东湖上,日负柴入市,口不二价。建文壬午秋,诏至临海,湖上人相率县庭听诏。或归语樵夫曰:“新皇帝登极”。樵夫愕然曰:“皇帝安在?”答曰:“烧宫自焚。”樵夫大哭,遂投湖中死。
这里的记述稍详细些,而且也生动些。
明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破南京,建文帝朱允炆焚宫自尽(传),朱棣即位后,建文朝大臣多不屈,殉难者众,时值壬午年,史称“壬午殉难”。
这就是二樵事件的背景。
看上去,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都很清楚,这位樵夫显然是个殉主的忠节之士,但是一细究,就发现有问题。
一个普通的山野樵夫,远离朝政,为什么会对朱棣篡位有如此激烈的反应,竟至于投湖自尽?如果是土生土长的临海人,必有邻里相识,为什么会“不知何许人”?
对此,前人早已有所怀疑。明末清初史学家计六奇在《明季北略》卷二十一中写道:
代皇帝逊国,无位自沈者,有东湖樵夫,史逸其名,然安知非通侯重臣,变姓易字虑祸及宗族,故以死灭迹。
计六奇怀疑这位樵夫可能是洪武朝或建文朝的勋臣高官,不知什么原因隐姓埋名居住在临海,他的自尽是为了不被朱棣迫害连累家人,如果真是这样,这位有故事的樵夫可就不是人们所想的忠节之士那么简单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想而已,至于真相如何,已茫茫无处寻了。
两百多年后的明末,大儒黄宗羲到好友陈函辉的老家临海过新年,在陈函辉陪同下拜谒东湖樵夫祠,写下了一首《东湖樵者祠》:
东湖樵者之神位,下拜寒梅花影边。姓氏官名当世艳,一无凭据足千年。
声名显赫者无非是一时显赫,绝大多数都转眼即成云烟,不会再有人记得,而无名无姓无凭无据的东湖樵夫却能流传千年。明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东湖樵夫的故事肯定也会继续流传下去。
明隆庆六年(1572),台州知府张廷臣、临海知县周思稷在临海东湖始建樵夫祠,请南京刑部尚书、临海人何宽撰碑记,此后樵夫祠经过很多次的搬徙、毁圮、重修,现在东湖公园的樵云阁是2000年临海市复建的,而樵夫祠已不见踪影,只能看到一块刻着“樵夫祠遗址”的大石头了。
品牌推广、报名咨询请扫下图一徐老师
【小生活】朋友圈
雅致时光会所 静听黛眉服饰
万康医院 食补堂 爱上读书教育中心
悦典SPA 岭上会 台州学院图书馆
台州新闻综合频道 维卫卫浴 茶序 玖盛茶序
响铃公主 智善教育 茗雅茶庄 建之桥
明泽藏香台州茶仓 永拓企管 景瑞枫云府
阔旗国际台州运营中心 椒江民间融资服务中心
【小荞·小生活】
【观影记】《小森林》(韩国版)|雨兄专栏
【聊明史】忠节之士陈函辉| 雨兄专栏
【观影记】《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雨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