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毒友,还记得2012年的春天,自己在干啥么?
Sir那会儿还在兢兢业业当一个电影小编。
回想起来,那年春天,好莱坞出现了一部现象级电影,轰动全球。
这是一部无重量级大导演掌舵,无超级巨星压阵,也无巨额投资的“三无”片。
却在上映不到三周(17天),就成为仅次于《阿凡达》的“影史圈钱速度第二快”非续集电影。
最后以7800万美元的投资,拿下全球近7亿票房。
更难得的是,票房丰收的同时,口碑也节节高。
烂番茄新鲜度84%。
雅虎的影评人甚至称之为“《哈利波特》系列接班人”。
是的,可能大部分毒友已经猜到。
它就是《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
这是影片午夜场首映时的场面。
第一部大火后,接下来2013、14年的第二部、第三部(上),也都毫无意外地大卖。
分别在全球搜刮了8.6亿和7.5亿美金票房。
该系列已经当之无愧,成为最吸金的IP之一。
如今,系列最终章《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刚刚在伦敦、法国,包括中国举行了首映。
据说大表姐在中国首映礼上提到宫保鸡丁,笑到根本停不下来,笑点也是蛮奇怪
趁着风头正劲,今天Sir就来給你们讲讲。
《饥饿游戏》系列到底有什么魔力。
影片根据畅销同名青少年小说改编,原著在美国发行量高达2400万册。
尝到《暮光之城》带来青少年小说改编甜头的狮门影业,在《暮光》系列完结后,就把目光投向了它。
同样是“一女两男”模式,跟《暮光》超级玛丽苏的情节比起来,《饥饿游戏》要高级得多。
首先,故事背景就残酷。
北美洲在一场大战后被摧毁,在原来的废墟上人们建立了新家园。
新政府为维护政局稳定,提出了一个残酷又有效的方法:饥饿游戏。
新政府周围掌管着12个辖区,每个辖区每年必须通过抽签方式,选出年龄在12至18岁之间的男女各一名上供,参加这个游戏。
规则很简单——为了生存,这些参赛者必须杀死对手。
最后24名参赛者中,只有一人,可以活着离开。
初看,这不过是一个你死我活的冒险故事。
但一个漂亮的转折发生了——
女主角凯特尼斯代替被抽中的妹妹参赛。
而,因为来自贫穷的12区,没有接受过生存训练,凯特尼斯要面对的,是其他富裕辖区培养出的“职业选手”。
这些“职业选手”下手狠毒。
游戏刚开始就大开杀戒。
他们把手无寸铁的凯特尼斯困在树上,想射死她。
更多威胁还来自主办方——
只要他们认为比赛速度过慢,刺激性不够。
就会随时“制造”野兽攻击选手。
甚至释放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毒雾”。
但,打造一场紧张刺激的冒险游戏,并不是电影的主旨。
在主线之下,其实隐藏着另一条更心惊肉跳的副线。
用小说作者苏珊·柯林斯的话说就是:
故事中有战争、有饥饿、有意识形态的宣传机关、有被摧毁的政府、有专制独裁的政府、有权力滥用等等各种元素。
我很清楚有些人是冲着爱情故事来的,我不反对你来看爱情故事,但我希望你最终能关注其中的战争。
他包含了更宏大的主旨和政治诉求。
正因为此,有说法认为,这其实是一部政治惊悚片。
片中所有人被分在12个区,每个区行使自己的职责——采石、纺织、畜牧。
贫农活着就是为了供奉统治者。
而“饥饿游戏”不过是统治者麻痹,镇压群众的一场真人秀。
所以,他们能根据自己的获益与否,随便更改游戏规则。
而当位高权重的斯诺总统,认识到凯特尼斯成为自由代言人。
这个冷血的政治家又改变规则,第一步扑灭革命的火焰。
种种对特权阶层自私贪婪、政治团体利益平衡,人民生活贫富差距的现实隐喻,在Sir看来,才是《饥饿游戏》最有种有料的地方。
在片中扮演斯诺总统的唐纳德·萨瑟兰说:
当我拿到剧本时,我觉得这是一个能带来变革的故事。处理得当的话,它也许能够刺激、鼓励整整一代对政治无动于衷的年轻人关心政治。
因为太“真实”,连奥巴马,都曾在白宫晚宴的演讲上,把《饥饿游戏》当作暗讽政敌的武器。
他称共和党预选如同电影《饥饿游戏》情节,一群人为取悦金主大亨相互残杀,直至剩下最后一人。
2014年6月,泰国曼谷街头的抗议者,就曾模仿《饥饿游戏》桥段,高举三根手指,表达对政变的不满。
跟电影中,凯特尼斯带领民众反抗“国会”暴政的手势一模一样。
从观众群体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只有44%的观众年龄在25岁以下。
电影的受众并不局限于青少年,而渗透到成年人。
值得一提的还有,电影成功塑造出一个“女版罗宾汉”的成长——从被迫参赛到主动反抗。
她颠覆自007以来,女性角色总是在动作片担当“性工具”的传统。
不仅一次次勇闯险境,躲过参赛者的追杀。还反过来救助男伴。
霸气地向组织高层射出愤怒一箭。
这是一场迟到但必要的女性主义觉醒。
当然,这个女领袖形象的成功,“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功不可没。
连小说作者都开口承认,凯特尼斯“还不错”。
在出演第一部电影时,21岁的大表姐就凭《冬天的骨头》,拿过小金人提名。
导演加里·罗斯正是看过她在《冬天的骨头》里的演出,确信她一定能演好“女汉子”。
没押错宝。
比起其他青少年小说改编电影《分歧者》、《暮光之城》中,女主角们的面瘫式演技。
大表姐实在好太多——有趣的是,在成为凯特妮斯之前,她曾在试镜时输给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与《暮光之城》擦肩(辛亏)。
《饥饿游戏》中,从第一部刚开始参加游戏时,面对绝境的迷惘、害怕。
到随着游戏越来越惊险,越来越强大、自信。
最后到明白反抗的重要性,对抗强权的愤怒与坚定。
她层次丰富地诠释了成长。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第二部结尾,她听见幻觉,以为妹妹已经惨遭不测,恐惧、悲伤、愤怒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大表姐也献上了一段爆发式演出。
《好莱坞报道者》称赞她就像是从小说中走出来的一样,表演从头到尾都非常吸引人。
《滚石杂志》甚至建议观众“将视线牢牢锁定在她的身上,劳伦斯是让这部电影成功的关键。”
当然,《饥饿游戏》并非完美。
他还是没有摆脱青少年小说爱三角恋的惯病。
一边是从战友发展而成的暧昧之情。
一边是青梅竹马、高大威猛的“备胎”。
我们的女主角总是要在其中徘徊不定,做“两个男人我要选哪一个”的终极难题。
从第一部到第三部,永远在玩“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玛丽苏老梗。
这种非必要的爱情调剂,也太水了点。
现在,该系列最终章将于11月20日北美中国内地同步公映。
三人组也将告别银幕。
上半部在去年上映后,口碑一度下滑严重,差点不及格。
被媒体批评太冗长,没有高潮。“把只够40分钟的内容,硬拖到两个小时”。
但导演解释,这是最后革命爆发的前奏,所有一切都是在为大结局做准备。
从如今的最终章首映后表现来看,粉丝这一年的等待还是值得的。
最终章里,大表姐带领人民向国会发起总攻,他们将面对前所未见的机关和怪兽。
预告片中,我们已经能窥见汹涌的沥青洪水。
和出没于地下的变异人大军。
据说该物种由人类改造而来,没有眼睛却速度奇快,群拥而上、下手凶狠,只剩下了兽类的捕猎意识。
大表姐也终于要亲自刺杀总统斯诺。
首映后,烂番茄新鲜度79%。
英国《独立报》称:
这是整个系列最黑暗、最暴力,但也是最好的一部,彻头彻尾摆脱了青少年冒险类电影的皮相,成了火力十足的战争大片。
大表姐继续被表扬。
《娱乐周刊》:
技艺非凡、hold住全场,短浅的对白无法呈现的戏剧张力,全写在她的脸上。
看看,第一部和最终章云泥之别的气场。
我们完全get到了。
同样是把真人秀拍成电影。
我们整出了《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
而好莱坞,则在商业大片中,注入了政治,伦理等不止娱乐的思辨。
这,真让人细思恐极。
最后,老规矩,预告解馋。
给——
|长度:02分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