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打招呼,到底管不管?

文/一木钉

现在的家长都在自我成长,在修行自我的过程中,你是否也纠结过,面对孩子的问题,作为父母我们究竟是要手把手地教会孩子一些道理?还是放手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套属于他自己的行为准则?

1.

今天幼儿园开学,送儿子去去教室的路上,一个念头升上来:“一会要提醒儿子,见了老师要问好。”

可这念头在心头转了一小圈又回去了。因为诸多育儿知识都在说,孩子的事大人不要瞎掺和。

到了教室以后,我忍着提醒孩子的想法,自顾自地跟老师打招呼,儿子不出预料,没言语。

出来时,我碰到了跟儿子一个班的同学和他们的妈妈,他妈妈说“叫阿姨好啊。”两个孩子抬起头,仿佛才看到我,眼睛亮亮地看向我,说“阿姨好~”。

走到楼梯又碰到一个女孩和她的妈妈。跟她妈妈攀谈了一会,临走时,她妈妈对自己女儿说“问阿姨好了吗?”小女孩甜甜叫了一声“阿姨好~”。

我回应着“你好!”夸奖着孩子真懂事,心里却有些忐忑起来。我没有提醒儿子要问好,他便见人不言语,我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太对?纠结着这个问题,走出校门。

图片发自简书App

2.

小时候关于孩子不打招呼,我很是紧张过一段时间。每当带着孩子出门,有熟人迎面走来,我就会提醒孩子要问好。但是孩子却越来越羞涩,紧张,有时候还会躲到我的身后。越是这样我便越会强化孩子去打招呼,见人要有礼貌,但是孩子却奔着相反的方向去了,越走越远。

后来,我知道了“界限”一词的含义,开始觉察自己,渐渐不再干涉,只做好自己。儿子反而看起来轻松多了,有时候高兴了会跟人打招呼,虽然大部分时候都不打招呼,但是已经进步很大了。

我回看自己的内心,当时的我很担心,孩子不打招呼,我也没提醒,别人会说这孩子没教养,没礼貌,妈妈也不会教。

怀揣这份不安,我在打招呼这件事上一直很纠结。看着别的孩子甜甜地叫着阿姨好,真是觉得可爱。

看着自己儿子不理不睬别人的样子,又觉得着实有些尴尬,但是尴尬的同时又觉得自己不该多管。

这份纠结紧张把我架了起来,我什么也做不了,但是又心思深重。

3.

与大儿子不同,我的小儿子天性开朗,惹人喜爱。我对他也无这方面的担心。有时候我会提醒他问好,有时候不会。这件事在小儿子身上似乎根本不是个问题。

而大儿子敏感些,心思重,还好强。我常常在他身上看到我的影子。我知道自己在社会交往上的顾虑,便会“推己及人”,觉得大儿子也会有此顾虑。

我知道自己敏感,容易受伤,便也觉得大儿子容易受伤。所以对他格外小心翼翼,就连要不要提醒他打个招呼都思前想后。

孩子们似乎天生能感受到妈妈的心思。老大非常配合地在我担心的事情上,问题百出。他有时候会对外人吼叫,显得非常跋扈。有时候会视而不见别人对他的招呼,我行我素。我担心什么,他就发生什么。

而老二似乎一直成长得很顺利,我从不担心他,他也真的不存在什么问题。活活泼泼,憨憨厚厚,在他面前,我也变成一个没心没肺的妈妈,不纠结,不想多。

4.

一次见一个朋友,一见面,我的眼神刚扫过她的儿子,男孩就迫不及待看向我说“阿姨好!欢迎你到我家来玩!”我一时间楞了一下,男孩像个警惕的小马达,及时说着礼貌用语。

聊天完毕,临走时,他妈妈叫了一声孩子的小名。孩子立马从手机游戏里抬起头,看着我热情地说“阿姨再见!欢迎你到我家来玩!”我看到朋友脸上掩饰不住的得意,似乎在说“看我家孩子多懂事。”

可是这两声标准的招呼,却让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孩子好像交作业一般跟我打招呼,眼神里满是等待表扬的期待。又像是完成任务一样紧迫。这两句问好,像是背诵一般,很标准,很大人气,但是少了一点真挚,专属于孩子的童趣,真挚。

我想朋友一定好好教导过孩子关于打招呼的事情,孩子也真的被教会了。但是这种程式化的礼貌真的是好的吗?孩子本来有的天性,自然而然的童心在哪里?

也许有时候我们做家长的都有点用力过猛了,朋友执着于教会孩子,而我执着于不教,孩子则执着于不停出现问题。

5.

我的童年因为与父母聚少离多,所以养成了伪装自己,讨好别人,穿着懂事的外衣,压抑自己想法的性格。

老大出生后,我成了一个焦虑的妈妈,那时的我第一次做妈妈,不知道怎么养育一个孩子,又深知原生家庭的重要。自己压力重重,不知所措,甚至照本宣科,做了好多愚昧的事情还不自知。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焦虑,孩子也变成了一个问题孩子。大儿子在身体和心理上总是问题重重,虽不是什么大问题,可因为我带着放大镜专门去看孩子的缺点,孩子似乎越来越有问题。

我害怕童年的伤痛再次重蹈覆辙,就绷紧了弦,去避免。可这份刻意还是影响到了孩子,他与小时候的我很像,会假装,也会讨好。我看到他就像看到了自己,心疼,又觉得慌张。其实他自然也有与我不像的部分,但是我都忽视,至看到他是那么那么的像我,像幼年的我。

我好像心疼着他,其实不是心疼他,而是心疼自己。当眼睛被情绪蒙蔽,我没有真的看见孩子,我看到的只是我内心的投射。

6.

打招呼这件事让我如此紧张,我害怕,害怕孩子不受人欢迎。我刻意在这件事上,连提醒一下都纠结万千,好像我的一举一动有着改变孩子人生的力量。我专注在自己的行为上,整个人都变的不自在起来,不时的有另一个紧张的我在看着当下这个我,唯恐一步错,步步错。事情真的严重到了这个程度了吗?

我提醒或者不提醒,真的会改变孩子的走向吗?我执着于此,一直放不下,其实是放不下自己的焦虑。我的焦虑也会传染给孩子,让他在这件事情上不自在起来,慢慢的,也许孩子真的会长成我担心的样子。

梳理着,渐渐明白,这份焦虑才是真正影响孩子的真正原因。不管提醒还是不提醒,教还是不教,一句话的威力根本没有那么大,但这背后的情绪却会潜移默化影响了他。

只要做妈妈的放下担心,轻松面对,孩子自然会接收到这份自然而然和轻松,自己就会向上生长。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真的看见孩子,而不是看见自己内心的投射。真的相信孩子,而不是因自己的担心而去怀疑。

所以教或不教,原来真的都无所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轻松不纠结的妈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希望 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能用水洗一遍 就像被雨淋过的爱情 是不是就更加深刻呢 我希望 生命里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来...
    纪颜阅读 237评论 0 1
  • 终于把时间调整过来一些,今天九点前把作业完成了,奖励半小时的电视。孩子也挺开心的。希望能够多持续一段时间,...
    晗昊阅读 84评论 0 0
  • 《父亲》这首歌家喻户晓,唱起来都会泪流满面,歌词简单却句句震撼心灵,父亲就是那个严肃的让你害怕却又让你感受温情...
    净海莲心阅读 335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