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原创 @知而躬行】
懂得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是当代人多么痛的领悟和感叹呀!
写在前面的话:
当今时代,文盲几乎不存在了,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了高等教育,都学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都懂得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道理。
可是,我们还是需要朝九晚五,一天天辛辛苦苦,交房租,还房贷,挣奶粉钱,交补习费,生活压力很是巨大;
可是,我们还是需要面对夫妻俩争争吵吵,三观不合,家庭生活也感觉不到幸福;
可是,我们还是需要面对孩子吃饭挑食、上学逃课、青春期叛逆等各种各样的苦恼和忧愁;
更何况,还有人需要面对夜深人静时的灵魂孤独和郁郁寡欢
……
看着别人步步高升的事业、美满幸福的家庭、活泼可爱的孩子、轻松惬意地人生,有多少人不禁感慨:
学了那么多知识,懂了那么多道理,可是,为啥我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呢?!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样的一个灵魂质问,也一直盘绕在我的心头。那时候,我还一度把气撒在了罗胖身上,不再收听罗胖的那些歪理邪说了。
要知道,我还是一个很忠实的罗粉呢。从2012年罗胖的第一期《向死而生》的节目开始,我就一直听他的歪理邪说,一直到2018年左右,觉得听了他那么多的道理,可是,我的生活却依旧过得很挣扎,就放弃继续听了。那时候,天天加班,身体也被拖得很差很差,还一直单身,感觉自己要孤独终老了似的,甚至还有了抑郁症的倾向。于是,我就怪罪于罗胖的那些道理,觉得道理没用,放弃了好长一段时间,不再听任何人讲道理,觉得任何道理,都是鸡汤,没有用的。
但是,空虚无聊的时间,总是需要填满呀!于是,我开始去听一些玄幻故事。就是在听这些没营养的玄幻故事的过程中,我听到了烽火戏诸侯的《剑来》,后来,嫌弃喜马拉雅声音版本更新得太慢,就去看书。
就是在阅读这部书的过程中,我觉得,我好像受到了启发,就像被上帝摸过了的头似的,原本困扰我好久好久的问题,一下子竟然都想通了。
《剑来》这个玄幻小说里的那些故事和道理
初中的时候,我特别喜欢《水浒传》;高中的时候,我特别爱看《三国演义》;大学的时候,我又特别沉迷于《红楼梦》,如今,我特别特别喜欢的一部书叫做《剑来》,一部玄幻小说。
《剑来》,是作者烽火戏诸侯写的一部玄幻小说,而且尚未完结。(目前看来,距离完结应该还早呢。)我特别喜欢这部书,只要更新,我就会立即看,哪怕已经半夜两三点钟了,一定要先看完了,再睡觉。我不仅仅自己喜欢,而且逢人就推荐,可惜的是,好像他们没人喜欢那个总是爱讲道理的玄幻小说。
不过,我还是要再次强烈推荐这部玄幻小说,这部书的确写的是玄之又玄的玄幻故事,可是,这部玄幻故事里折射着很多很多的人生哲理。
在这部玄幻小说里,一个修行者要想修行晋级,不仅仅要强健体魄和灵魂,还需要修行内心,也就是书中提到的“修心”,而且修心是每个强大修士修行晋级的必要条件。其实,这一点和人生很相似,我们需要提高对世界的思想认知水平,才有可能让自己晋升到更高的人生阶段。小说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或是通过人物对话议论,或是通过人物在具体故事场景中的具体选择、具体行动,来描述如何才能修心有成,其实这也是在探索和表达作者自己对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
《剑来》里描写了很多具体的人生选择和决策场景,令我很有启发,把这些故事一 一讲给你听,来看看,假如你身处其中,你会如何选择,如何行动呢?
1.嫁衣女鬼的故事
在一座山水之地,有一个嫁衣女鬼,凡是路过此地的读书人,她都会将这些读书人拦腰砍断,然后栽种在她的后花园里。她的说法是,既然一个个都是读书种子,那就种到地里,看能长出什么花来。
当然,这些读书人没有长出花来,全都成了累累白骨。
听到这个故事,面对这个滥杀无辜的嫁衣女鬼,如果你是修为高、剑术更高的剑修,你会不会想着一剑劈了她都是便宜她了呢?!
可是,小说的故事里很快就告诉我们,这个嫁衣女鬼原本并不是这样的,原本也待人很是和善,也有很多善行善举,帮助地方上做了很多善事。之所以变成了今天的如此模样,是因为她喜欢上了一个从此路过的读书人。那个读书人去京城考取了功名之后,就把她完全抛之脑后,成了一个活脱脱的陈世美。而这个嫁衣女鬼又不能离开此地山水去京城找那个已经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报仇,就将一腔怨恨发泄在了路过此地的读书人身上。
故事听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都是那个负心汉陈世美的过错,应该将他千刀万剐?!
但是,故事很快又揭示了一个更深刻的内幕,那个进了京城的读书人,其实并没有忘记当年的嫁衣女鬼。因为嫁衣女鬼属于山水神灵,这个读书人要想让皇帝允许他正大光明地娶一个山水神灵的女鬼入门,就需要封侯拜相、有大功德。可是,想不到的是,他却因出身不好,才华遭妒,受到了官场排挤,官场老爷们给他下了套,最终让他身败名裂,客死他乡。
故事讲到了这里,这番因果又该如何评说呢?嫁衣女鬼的这番罪业,是该怪罪于那个读书人,还是该怪罪于官场险恶,再或者说一句归结于人生无常呢?
那么,听完了整个故事,当你了解清楚了前因后果之后,如果你还是那个修为高、剑术更高的剑修,你又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2.小鼻涕虫顾粲与书简湖顾粲
《剑来》的主人翁是陈平安,一个小巷子里的孤儿。寒冬时节,日子难捱之际,顾粲的娘亲不仅仅给了小平安以吃食,还维护了他的尊严,让他没有嗟来之食的感觉。所以,主人翁陈平安对此一生感激。
于是,小时候的陈平安,就经常会帮助顾粲母女俩(顾粲父亲早年过世了)做农活,也经常带着小鼻涕虫顾粲一起玩耍。
小鼻涕虫顾粲,对于主人翁陈平安而言,不仅仅是朋友,还是恩人之后,是他人生路上十分的重要人物。.
可是,长大后走向修行之路的顾粲,在书简湖却变成了一个杀人恶魔,动不动取人性命,杀人全族,手段残忍,心性阴沉。当然,他也有他的难处,书简湖是个讲究以力为尊的地方,竞争也确实很残酷,顾粲为了生存,为了保护娘亲才变成这个凶神恶煞的样子。
可是,问题来了:
作为一个处处讲道理、时时讲规矩,一心向善、行善的陈平安,遇到了这个昔日的玩伴、今日的杀人魔头时,该如何选,又该如何做呢?
这又是修心路上的一个问心局!(修士修行,不仅修力,更修心,一切选择,一切行为,直指本心!)
如果你是此时的陈平安呢,你会如何选,如何做呢?
3.拦路匪徒的故事
书中有很多起拦路劫匪的故事,也有很多起行侠仗义的事。我就不写具体的哪一起故事啦!
假如:
行到山林深处,你被一伙土匪拦住去路,然后,有人高呼:“此树为我栽,此路为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如果你修行不够、能力有限,打不过人家,只好乖乖交钱,求人饶命。
可是,如果你能力很强呢,这伙蟊贼根本不是你的对手,你会如何选择,如何做呢?
会不会刀出鞘、剑沾血,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呢?
可是,场景转换:
这伙土匪回到抢劫完毕,回到了一个小山村里,村子里的村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村里的老少妇孺们都等着这伙强盗有些收成,维持生计呢!
那么,此时的你,又会如何选择,如何做呢?
4.行侠仗义
我们读过了太多行侠仗义的故事。可是,《剑来》里关于行侠仗义的故事,却有另外一番不同的计较:
陈平安问道:“江湖上行侠仗义,一拳打死首恶,其余为虎作伥的帮凶,罪不至死,大侠惩戒一番,扬长而去,被救之人磕头感谢,你说那位大侠潇洒不潇洒?”
胡新丰脱口而出道:“潇洒个屁……”
说到这里,胡新丰给了自己一个耳光,然后赶紧改口道:“回禀仙师,不算真正的潇洒,真要是一国一郡之内的大侠,帮助了当地人,倒还好说,那帮恶人死的死,其余的伤了伤,吃过了苦头,多半不敢对被救起之人起歹念,可若是这位大侠只是远游某地的,这一走了之,一年半载还好说,三年五年的,谁敢保证那被救之人,不会下场更惨?说不得原本只是强抢民女的,到最后就要杀人全家了。那么这桩惨事,到底该怪谁,那位大侠有没有罪孽?我看是有的。”
那么,既然如此,
陈平安就接着问:那你若是那位大侠,该怎么办?“”
胡新丰缓缓说道:“好事做到底,别着急走,尽量多磨一磨那帮不好一拳打死的其余恶人,莫要处处显摆什么大侠风范了,恶人还需恶人磨,不然对方真的不会长记性的,要他们怕到了骨子里,最好是大半夜都要做噩梦吓醒,好似每个明天一睁眼,那位大侠就会出现在眼前。恐怕如此一来,才算真正保全了被救之人。”
如果这个对话中的那位大侠,不懂得这番道理,或者是行路匆匆,没有时间磨一磨那些恶人的性子。结果,这帮余孽真的报复了当年的被救起之人。那么,当初行侠仗义的好人,到底还算不算是好人呢?即使还是好人,会不会属于那种没那么好的好人了呢?
正所谓:有人以好的善行,却带来了一个恶的结果。对,是不是又错了呢?又该如何评判这个人的善行呢?
同样的,有人以坏的恶行,却追求那个极难得的好的结果。错,是不是也对了呢?又该如何评判这个人的人恶行呢?
这就是《剑来》故事里,崔东山问陈平安的那个问题!
历史和现实中的那些类似的场景和道理
其实,故事里的事,不仅仅在故事里有,在历史和现实里一直都存在。
1.黄河泛滥,该不该救?
元朝末年,公元1344年3月,黄河泛滥,淹死了黄河以南的中下游地区数十万百姓,中原地区数百万亩良田毁于一旦,上百万人的房屋被大水冲毁,成了流离失所的饥民。
这时候,关于是否救治洪灾,朝堂上有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
丞相脱脱的建议是:救,必须要救!不但要拨粮赈灾,还要从国库拨大量饷银治理黄河,重建河堤,帮助百姓恢复农田,恢复生产。他的主张得到了部分王公贵族们的支持。
可是,汉人的文官集团却提出反对意见:坚决反对救灾。认为面对此等情况,应该舍之,弃之,放任不管即可。
如果你是当时的皇帝,你会如何选择呢?
当时的皇帝当然要做一个好皇帝,最终,朝廷决定救灾。
可是,就是这个决定,成为压死元帝国这头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
在救治的过程中,出现了十分滑稽的一幕。救灾的钱、粮,在官僚系统的层层盘剥之下,最终等到了老百姓手里时,已经所剩无几。那么,底层官吏如何完成上级交给的治理黄河、重建堤坝的救灾任务呢?
当地官员就向当地的百姓们征调。于是,本就一贫如洗的灾民们,又要出钱,还要出人,去修建堤坝,治理黄河。很快就有一句谶语流传开来: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元朝也很快就开启了遍地狼烟的灭国之祸。
那么,当初一心救灾的丞相,是不是反而是错的呢?
2.到底应不应该打孩子呢?
在我们国家,绵延千年的历史文化里,一直坚信:棍棒之下出孝子。
即便是在偏远的农村里,父母想让孩子去读书,去学门手艺,在孩子拜师那天,父母一定会说一句话:孩子就交给您啦!该打就打,该骂就骂。
可是,进入现代化义务教育阶段的新中国,老师竟然打骂孩子,这些祖国的花朵,怎么可以如此摧残?!于是举国声讨。最后,国家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严厉禁止老师打骂孩子,要求老师要给孩子们讲道理。
可是,最近这些年呢?
竟然出现了很多熊孩子很嚣张、很过分。有些孩子甚至打老师,严重的,还把老师打伤打残的。
于是,社会上又出现了“把戒尺归还给老师”的呼声。
当初,我们所坚信的不打孩子的理念,是不是就是错了的呢?
在打与不打之间,又该如何划清边界呢?
3.分析
很显然,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复杂的,就像《剑来》中的很多故事脉络一样,是需要深入剖析,深刻思考才能给出正确答案的。
我们既不能简单地说,黄河泛滥成灾,救人民于水火才是好官,才是正确的选择;也不应该简单地说,熊孩子,不听话就得打,不打还不得上天了呀!
很多道理,没有那么简单;
很多行为,也不应该那么粗暴!
《剑来》的道理:讲复杂的道理,就只是为了出剑更快
1.如此辛苦为了啥呢?
《剑来》的主人翁陈平安,就是这样一个事事讲道理、处处讲道理的读书人,一个一心做好事、求上进的好人。
读过《剑来》里这几个小故事,你可能会问了:
世界上的事情一层表象之后,往往还有另一层深刻的原因;而原因的背后,可能还有更深刻、更深层的缘由……
如果任何事,都要按照探究清楚如此复杂的脉络和缘由,再去行动做事!如此活着,岂不是太辛苦了吗?
也许有人想偷个懒:
既然事事有因,凡事有果。我们是不是应该学学道家、飘然物外、不问世事吗?
其实,《剑来》这部书里给出了他的思考。
2.《剑来》里的灵魂之问
陈平安在游历北俱芦洲的过程中,救下了“隋家玉人”隋景澄后,一起游历了一段路程。在隋景澄对陈平安的脉络学说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借宿一家山庄,庄主的公子见隋竟澄貌美,就无事献殷勤攀谈了好久。但是,最后终究没有起什么坏心,没有见色起意,没有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来。
此时的隋景澄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前辈,若是对方见色起意,酿成祸事,我有没有错?会不会终究是有一点点错在的,毕竟我之美色在前,被人目睹,便有了觊觎之心在后。”
此时的陈平安是这样说的:
“先后顺序不是你这么讲的,天地之间,诸多的是非对错,尤其是一洲一国约定俗成之后,皆是定死了的,见财起意,暴起行凶,见色起意,仗势欺人,都是毋庸置疑的错,不是你有钱,就是错,也不是女子生的好看,就有错。在清楚这些之后,才可以去谈先后顺序,以及对错大小,不然哪怕市井妇人搔首弄姿,招摇过市,也不是强抢女子的理由,稚子抱金过市,以及什么怀璧其罪的说法,你真以为是稚子错了吗?是怀璧之人错了吗?不是如此。而是世道如此罢了,才有这些无奈的老话,只是为了劝解好人与弱者必须多加小心。”
“世事如此,从来如此,便对吗?我看不是。”
市井妇人搔首弄姿,招摇过市,也不是强抢民女的理由!
还记得,之前网上有人讨论说,女孩子穿得太暴露,难怪会被性侵啥的。《剑来》里的这句话,就特别掷地有声!
3.讲复杂的道理,就是为了能够简单的出剑
为了更深刻地表达清楚这门顺序学说和脉络学说,作者又安排了不少故事情节。
我觉得,最能体现,这门学说精髓的,就是下面这个情节:
一伙骑队,屠杀完整个村子后,正在山林溪边饮马。
陈平安遇见了满是血腥的村庄,毫不犹豫地快马加鞭,快速追赶这伙马贼。当然,一番血战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伙想要暗杀他的人,故意安排的一个局,就是要借用他与马贼之间厮杀,消耗他的体力,从而争取杀死陈平安。当然,主人翁九死一生,负伤严重,但是,毕竟杀死了这拨马贼,也杀死了暗杀他的人。
在血战过后,隋竟澄说道:
“不是说了沙场有沙场的规矩,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干嘛要管闲事,如果不管闲事,就不会有这场大战了……”
陈平安淡然说道:
“我与你说过,讲复杂的道理,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简单的出拳出剑。”
主人翁陈平安,在当时的场景下,已经觉察到了可能是有人故意安排的一个局,可是,他依然决定要跳进去。而且,此时的陈平安,没有再去纠结这帮马贼屠杀村子的前因后果、因果纠缠,因为强者如此滥杀手无寸铁的村民,这本身就是无可争议的错。所以,陈平安出拳出剑,毫无凝滞,只会更快!
所以,主人翁陈平安会说,
那么复杂的道理,下那么大的功夫去探究事情的先后顺序,人心的脉络因果,为的就是最终出拳出剑的时候,能够简单直接,无需犹豫是否错了,无需担心是否过分。
过不好这一生,还是因为你道理懂得不够多、不够深
讲了那么多故事,发出了那么多直击灵魂的问题,最终,我们回到那个问题上来:
为什么“懂得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呢?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你所学到的道理,都是空泛的大道理,都是鸡汤
我们有太多的道理,都是零零散散的、原则性的大道理。
而生活中,我们实际面对的问题,往往是十分复杂的,是具体的挑战性的问题。
我们在运用这些大道理、大原则的时候,往往出现相互矛盾,相互打架的情况。
举个例子说:
做人,要衣着干净整洁,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做人,要守信,言必信,行必果。做一个守时的人,靠谱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两个道理都很好,很光明伟大正确吧?!
可是,我们还原到一个生活化的场景中去,看看你会怎么选择!
领导交给你个任务,让你明天一早给他,他要带着资料去面见客户。作为一个优秀积极的当代好青年,立刻答应下来,开始加班加点地做。你熬夜到凌晨五点,总算是完成了。
可是,第二天一早,因为睡得太晚,即使定了闹钟,你还是醒得晚了,八点五十才醒来。公司九点钟上班,你如果再洗漱一番,保证就会迟到了。你如果不洗漱,现在就急匆匆出发,可能还是能够刚好赶到的。
请问,当两个好原则相互打架的时候,你该如何进行具体选择呢?是不顾形象也要保证守时,还是宁肯迟到片刻也要照顾形象?
此时的你,会如何选择?又该如何选择呢?
是坚持整洁干净第一位,还是坚持守时守信第一位呢?
道理,永远是好道理,可是,具体到生活场景的决策选择时,这些美好的道理,这些宽泛的原则,往往就有些力不从心,不够用了。
其实,这就是“为什么你感觉好像领导永远都是对的”的根本原因。因为领导永远说原则,给方向,定调子。但是,当原则之间相互打架的时候,不好意思,是你这个员工没有处理好,没有把握好分寸。
2.很多道理,你只是一知半解,就开始坚定不移地做了
很多人所谓的“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其实呢,大部分道理都太过于浅显,有些属于那种对当下的行动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的无关道理,有些甚至属于尚待验证的道理,更有甚者属于错误的道理。
就拿教育孩子这事说吧!
当今时代,冒出了很多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比如,孩子吃饭挑食怎么办呀?孩子做作业不专心怎么办呀?孩子打架怎么办呀……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几千年了,人人都是从小孩长大的,为什么古人没有这个问题呢?
因为古人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不听话就打,打到听话为止。
我们姑且不说这个方法正确与否,最起码这个方法很简单,谁都会呀。再说了,就真的一点不可取吗?如果是这样,人类是不是应该早就灭亡了呀?
可是,当今时代的人,为什么不选择打孩子这种方法呀?原因也很简单呀。因为有人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需要呵护他们的成长。打孩子的教育方法,的确也存在不少问题。
于是,放弃了打孩子这种教育方法和手段,人们才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孩子教育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完整表述是:孩子挑食,在不打骂的前提下,我该怎么进行教育和纠正呢?孩子做作业不专心,在不打骂的前提下,我该采取什么方法帮助他专心学习呢……
那么,面对这些教育问题,你该怎么解决呢?
你不知道。因为关于孩子教育的应对方法,你听到的告诫是“打骂孩子是不对的”,可是,你自己就是在被打骂中长大的呀!你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动,就传授给你了这一套打骂孩子的教育方法。比如,打孩子不能打头打脸,只能打屁股。不能一味地打,还要讲道理。父母俩不能都打,要有打的,还要有拦着的……这套教育方法是成熟的、完整的,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可是,对不起,这套方法已经全面作废了,不能用啦!被专家认定过,属于落后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有人说了,我知道,讲道理呀!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讲解挑食的危害,给孩子讲解专心写作业的重要性……可是,问题是,别人家的孩子一说就通,我们家的孩子油盐不进,就是不听呀!。
那你说怎么办呢?
很显然,仅仅知道一个摆事实讲道理,是远远不够的。而这个道理,就是很多人关于如何教育好孩子的全部道理了。大多数人,最多就再知道一些,诸如要耐心,要细心,要陪伴,要和孩子做朋友,要爱……这些大而空的泛泛道理,一旦到了具体应用的时候,你最想用的,就是打他一顿。
所以说,关于如何教育孩子,你可能还需要学习更多地教育孩子的新的科学方法与技巧。甚至还需要改正自己的做事方法,才能以身作则地影响孩子,从而才能教育好孩子。
你可能不是懂得了太多的道理,可能恰恰相反,你可能还需要懂得更多的道理,不仅仅来自书上的道理,还需要来自实践中的那些道理。
所以,所谓的“懂得了那么多道理,还是没有过好这一生”,本质上是懂得了半瓶水的道理,就开始抱怨生活了。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懂得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会告诉你:
那是因为你懂得的道理,还不够多,还不够深,你对生活的观察还不够细致,对于生活的思考还不够深刻。
当你了解更多更深刻的道理之后,当你对生活有了更广泛、更深刻地体察之后,做起事来,你才会更有分寸,行动才能更简单、更坚决!
比如,孩子挑食,你学了很多教育方面的知识,最后,你决定和孩子谈一谈。经过一番打开心扉的畅谈。(当然,如何和孩子打开心扉地交流,都是需要学习的技巧。)你了解到,孩子挑食可能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吃,也可能是因为他单纯为了对抗你对他的吼叫。所以,找出原因之后,你可能需要和孩子一起改进,你可能需要尝试做得好吃点,或者停止对他的吼叫,他也停止挑食的毛病。
当然,这些看似简单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有很深刻的道理,很多复杂的道理作支撑,你才会真的把这件事做好,否则,别看我说得很轻松,你做起来,依旧是难如登天。
正如《剑来》里陈平安说的一样:
讲那么复杂的道理,就是为了更简单的出拳出剑呀!
懂得那么多到道理,理清楚那么多脉络,就是为了行动的时候,更正确,更坚决呀!
我是知而躬行,一个致力于躬身践行道理的行者!
欢迎关注我@知而躬行 ,让我们共同思考那些具体场景下的具体选择,共同寻找那把喝鸡汤的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