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创意之道。“旧元素,新组合”。两个观点:1.孵出来的;2.碰出来的。一个概念:idea
1. 孵出来。具体做法五步:1)让大脑尽量吸收原始素材;2)开动大脑,在头脑中反复研究这些素材,不断地咀嚼、消化、吸收,为创意的生成做好进一步的准备;3)不需要做任何努力,把整件事放下,尽量不去想它;4)把问题交给你的潜意识,让你的潜意识投入创作的过程;5)把你浮现出来的创意,放到现实世界、现实情境中,去接受考验,做出进一步的修正和改进。Q:很难孵出来怎么办?A:1)不知道什么是原始素材,原始素材吸收的不够;2)不断咀嚼、消化、吸收的过程其实就是在“重复、练习、使用”的过程,这是需要刻意练习的;3)前两者不够,量不够,时间不够,自然得到的结果也不够。
2. 碰出来。把核心体验和人群洞察进行碰撞,那前提是得知道自己产品的核心体验,得对社会人群、参与人群、消费人群有足够多的洞察。那洞察的方式是什么?1)看数据;2)做访谈。
3. Idea是创意小时候的样子。
第十一、二课。如何优化说法——点石成金的秘诀。
(1)把大变小,a.“大”难以感知,广告是传递感知的,只有影响了用户的感知才能影响用户的行为。b.广告是以大众媒体对一个个受众的发声,所以尖锐更加重要。不要写很宏观的事,要把自己描述的东西具体,从宏观的社会具体到一个人,把一个抽象的名词具体成一个带着动作的具体名词。比如“自幼失聪”,“爱人来了,我却听不见”
(2)把远变近。a.“远”是与我无关,广告是要广告者和听众之间建立关系的,只有近,才能建立关系,“全国最好的数学老师”,就不如“你身边最好的数学老师”要贴切。故事比道理更具体,也更容易影响人,身边的故事当然更容易影响人。B.之所以有人喜欢方言广播,就是因为方言让他们显得“距离更近”。
(3)把抽象变具体。把一切抽象的描述都用情景、形象、情绪、故事,甚至一个数字(这是一口好锅//这口锅我捶打了1576次,千锤百炼),变成具体化描述。“这个电影真清晰”,“你能在这个电影里的任何一个画面中,看到土壤稀松的孔,能够看到演员脸上的汗珠”。人们很难对抽象的东西产生感知的,需要把抽象的东西变成人们可以感知的东西,就是把大脑理解的东西变成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能感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