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很喜欢月光,因为月光照亮了回家的路!小学到初中一年级我住老家门口江六巷里,门口江是从化农村的一条小村庄。村前晒谷的场地与村民活动的地方俗称禾塘,起初禾塘没有灯。从门口江一巷到九巷也没有公共路灯,巷子里也没有巷灯。到处是漆黑一片,家里照明的手电筒也不多一把。碰上月圆前后,凭借月光,我们同村的小伙伴们就可以到处“窜门”,在禾塘上、巷子里狂欢了。当时我们每条巷,捱家捱户是可以连通的。平时没有月光的时候,如果去其同村小伙伴家里都是天黑之前去的,如果晚上去行动可不方便了,碰上不幸运的话还踩上猪的粪便,到别人家可尴尬啦。所以特别喜欢有月光的夜晚,可以让我与小伙伴们尽情玩耍。
我记得门口江一个蒸河粉(禾盖那种)的祥叔,特别喜欢吃祥叔蒸的河粉。可惜现在祥叔已老了,也不再蒸河粉。想回味那美食只能去东华里村享受了。我爱门口江,我感谢祥叔!因为当年家里穷当当的!偶尔能用米换成河粉已经不简单,真的是“以物换物”!我家在六巷,祥叔在九巷蒸河粉,想吃河粉还要凭借月光去九巷换哦。眨眼这么多年,我怎觉得是昨天的事情!仿佛是昨天的事情,但我觉得回忆满满的。记得我读初二时,爸妈东挪西借在门口江前一巷的土地上建了房,砌了砖(砖还是算差的),间隔搞好了,设计三房一厅一厨,计划一家住,等儿子长大成人结婚每个儿子每人一间房。当时爸妈想四兄妹三个儿子,每个儿子每人一间房,暂不考虑女儿,因为女儿会嫁出去的,不能怪爸妈,因为他们已经尽全力了! 我是家的大哥,我明白爸妈的苦与难!爸妈终于把房子框架建好了,哪怕没钱安装窗门,哪怕没有灯光,我都搬进去了!因为之前一家六口住在16平方的瓦房确实不易,但也有我的独处,因为我住瓦房阁楼上。如果不是下雨天,在阁楼上也是蛮好的。可以借着月光看看自己喜欢的东西,哪怕老鼠作作索索。因瓦房经常漏雨,我后来搬去爸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建的新居,虽说是新居但没钱安装用电,一开始觉得点腊烛蛮有趣的,时间长了就烦了,因为没安装窗门风大时把腊烛老吹灭了,一次、二次......后来灯终可亮起来了,可惜麻烦又来了。因为只建了一层遇上好天气,太阳晒一天,混凝土楼平顶层受热,全接受高烤的温度(夏天南方的太阳猛烈极了),连一个电风扇都没有,在平顶层下面我无法忍受!于是把凉席在平顶层地面一摊,希望借着月光在平顶层上面过一晚是赏心悦目的事情!
随着农村土地改革,集体土地承包给农民,我家分了大约五亩土地。初中的我就与爸妈承担了家里的所有农活,包括耕种、收割,其中耕种必须确保农田有水灌溉。因为当时并没有高标化农田,全村一大片农田一起耕种,农田就缺乏水资源灌溉。当时我爸还在畜牧局基层站当兽医,他晚上还要到负责的片村工作。妈妈还要在要在家里照顾老老小小和养的家禽。大家都爱大白天耕种,要在灌溉道上(俗称阵桶)要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主动承担了家里晚上去从化城郊独松、黑泥、十二亩地块的取水工作。冬天时天黑又冷,我只有与村的几个大哥结伴同行。有一次因为天黑,我走在田基上不小心掉进灌溉道上了,衣服与布鞋都湿透了,冷得我直打哆嗦,只好借火烤衣服烤鞋,也只埋怨为什么没有月光啊!月光明亮时,我们就可以看清农田地里的小路与坑坑哇哇,不至于瞎走了,那时我偏爱有月光的晚上了! 日转星移,眨眼就读从化中学高中了。虽然我老家到从化中学距离只有三公里左右,每天来回赶学还是有点累。非常高兴爸爸买一辆自行车上学了,城内路是石头铺的石板路,石块之间很大的缝。可是天黑,骑着自行车没有看清石板缝,自行车轮胎打滑,经常人仰车翻。有时天黑骑着自行车,没有看清,骑在动猪牛粪便上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我特别喜欢有月光的日子上学与放学,让我骑车回家游刃有余。
直到读大学和工作我都偏爱月光,总觉得月光照亮了我的生活,总觉得在黑夜当中能看清世界一切,并喜欢在月光下静思,喜欢月光下朋友聚会。十多年来,为了工作忙,为了事业,少了与当年月光下一起农活的兄弟聚会,特怀念那份情谊。现在只能偶尔或者中秋佳节期间回村里组织伙伴们吃顿饭喝上两杯话说当年了。为了更好的欣赏月光的美,我特意在夫九珑山庄搭建休闲小亭,月光明亮之夜就可以恣意享受了。偶尔在山庄组织烧烤聚会,偶尔四周走走拍拍美照,特别火龙果开花之时,点燃烟花灿烂之时!夜太美,月太美,我寄望更多的时间在月光之夜分享人生,领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