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送大宝上学,因为端午假期玩的太嗨睡得太晚了,早晨我也没起来,时模模糊糊感觉要迟到了,一睁眼七点了,经验告诉我动作要快点,查看天气今天有阵雨,所以一边收拾自己一边寻思孩子要准备穿的的衣服。像往常一样我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了自己,就去叫孩子起床,穿衣。还好孩子没有抵触,听到楼上孩子也起床了,因为在一个幼儿园,他在小班,我们在中班,我们能经常听到起床时间差不多。
我送大宝进了幼儿园大门,看到她同学在前面,教室门口好几个小朋友换鞋,都挤在一起,我家大宝稍微等了一会,见有位置了,就过去拿到鞋换下小白鞋,之前见到的那位同学也在换鞋,因为小朋友多不可避免踩着碰着,她坐在地上把被踩的鞋抽出来,用手拥了拥那个踩她鞋的小男孩,她的妈妈站在我的旁边,一边看一边提醒她的孩子,闺女,别坐地上,快,看小朋友都没坐在地上换鞋快起来。。。我看了一下,笑了笑,没说话,想到之前自己的孩子也是因为人多没有地方,也是坐在地上,我心里也着急,地上凉,嘴上也没说什么。随着时间的过去,孩子自己意识到坐在地上也可以坐在鞋柜上换鞋也可以没有一定要的标准。这个过程,孩子自己就可以适应。当然如果自己孩子喜欢坐地上那也没关系,她自己知道这样的事做与不做都在于自己想不想,与家长提醒无关。
当然在没有深入了解对方的家庭,只是从看到的情况来判断难免有点武断。不过孩子不是大人,有的行为是自发性的,是大人教不出来的。
从自己无间隙与孩子接触以来,我自己对孩子犯原则问题较真外,其他都不怎么限制孩子,这一点与孩子爸爸严厉地教育不同。试想一下,孩子爱玩的天性是不可改变的,在学校有规则制约,在家里如果什么还都限制孩子,孩子的创造力肯定会受影响,可能做事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做什么都要问大人同意与否。大人还是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保证安排的条件下,让孩子去做去玩,在玩中学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影响也特别大,一千个父母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有几点肯定是做父母我认同的:
1.多阅读,孩子可以自己感知这个多彩的世界。
2.多玩,有时间就带孩子去玩,有机会还是多和小朋友在一起玩。
3.多去不同的地方体验生活,体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