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之心理控制

一、四种教养模式,最理想是民主/放任型:高温暖/回应,低控制;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今天核心从纵向纬度讨论,控制,控制分为:

(1)行为控制

(2)心理控制,在中国家庭偏向高控制型,通常心理控制方式包括如下方式:

    a)引发内疚:诸如我上班这么努力都是为了你,你是不是应该好好学习?

  b)有条件的爱:父母都是无条件的爱,但很多时候行为中会捆绑父母期许,类似你没拿到名次我就不爱你了,或者行动冷漠表达失望,让孩子体会不到爱;

  c)改变他的体验,孩子害怕打雷或者某些事物,无法理解:这有什么好怕的?孩子间吵架,重新买就可以,为什么非得哭,有什么好伤心的?

    d)改变他的想法:他坚持自己的想法,父母试图改变灌输自己的想法。

三、讨论阶段:自己比较经常实施的控制行为;

(1)不认可他的感受:DD经常莫名其妙生气,我直接说:干嘛动不动就生气烦不烦?不接纳他的情绪,试图改变他情绪体验,太过细腻、娘炮让人烦躁;

实际可以略微回应下:嗯跟妈妈说下为什么生气嘛?

(2)改变他的想法:DD总是告诉我,他不跟某某小朋友玩了,我试图说:昨天她还给你吃的呢,他陪你玩游戏呢,你们是好朋友呢!不要动不动就不玩,后来我发现:他的不玩跟我们成人绝交不同,无需接受我们成人的处事方式,今天不玩明天依然是好朋友,这时介入都没有必要。

(3)改变想法与教导的区别:

    孩子说感觉小蚂蚁好可怜,那么小被人踩死了,成人引导:嗯是的,同时他们的世界也很自由对嘛?孩子说外面好热不想出门,家长说:是的呢,不过我觉得出门出出汗✌️挺舒服的,这样是改变他的想法嘛?

    界限在于:先承认孩子想法,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强行改变对方的的想法,这就是平等而双向的沟通。

(4)心里控制是双向的,孩子也会进行心理控制,利用家长的内疚感继而控制家长:某家长女儿在夫妻日常争论中,直接说:爸爸你不对,你这样跟妈妈争论我就不爱你了!某家长采取冷暴力方式回应对方心里控制,即:3天不回应女儿的任何需求,要让女儿感受爸爸的重要性,体会不被爱的感受,在经过事后沟通后,效果不错

    个人觉得沟通不在当下,冷处理应该是处理家长自己的情绪,而非控制对方的方式,在冷静一天两天后展开正面沟通非常必要。

(5)教育的边界在于:无感,不要过于焦虑,我们平时做的教育微调整都是可接受的,逐渐学习改进,没有满分的父母,尽力即可

(6)民主沟通方式践行:父母给孩子表达的权利,以三点逻辑开展,若无法说服,则不再有反抗的机会,人有选择让自己不开心的权利,交付权利是OK的,以后我也如此沟通,另外民主式家庭需要会议和参与度,从哪方面让他介入,是我考虑的范畴

四、反思篇:讨论中学习,需要todo的包括:

1.接入民主沟通机制,三段式表达非常赞

2.情绪处理话术强化:前提是无条件的爱,批评仅针对行为本身,粑粑麻麻是爱你的,就这件事我觉得.....情绪接纳需要点耐心

3.改变想法,话术表达为:嗯是的,复述孩子想法后,妈妈是这样想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