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了两天的功课,打算急起直追之时,看到了莫凡班长的成长感想。真的是很感动,主要有三点:
1.自省
在大家都很焦虑的时候,并不是有那么多人可以做到静下心来日省其身。工作以后这种切身的感受更为强烈,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回到家就想好好吃个饭,刷刷视频,然后睡觉。丘吉尔有个观点,大意是说,人和人的区别发生在下班后,日久见高低。无论是单身,已婚还是为人父母,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要学习,时间挤挤,多少还是有的,更多的时候,我们给自己一个偷懒堂而皇之的借口而已。
2.做好每一件小事
关于这一点,我真的有一模一样的感受。这两天有一个私事一直不知道怎么处理才合适,既怕得罪别人机会会溜走了,又怕什么都轻易答应下来,自己委屈难受好几年。左思右想都没想好,再加上本职工作上事情也不少,我就习惯性地采取逃避,总是心里跟自己说,还有时间,慢慢想,先去吃个饭,先看个电视,先去洗衣服,反正,下意识地在躲。眼看猫群的“作业债”筑高台,咬咬牙,腾出几个小时,安安静静地自我分析和做各种确认,最后给出自己的态度和回复,结果怎么样,还需要等反馈,但是,我相信,这是我能给出的最周全的答案了,最重要的是,我做完这件事以后,一身轻松。不要因为事情难而逃,一步一步往前走,比什么都强。而在工作上,我喜欢写计划,列to do list。然后每做了一件事,要不就用不同颜色的笔补充进度,要不就直接用荧光笔高亮标出已经完成的项目。看着一张白纸一点点被我添加内容,各种颜色,特别有成就感。
3.能力不够,责任来凑
在我眼中,责任比能力重要。因为,我会对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更容易产生信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信任是极其罕有的,它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按照一万小时成才论,只要我们找对方法,付出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都可以掌握(甚至是)擅长某项技能。但是如果一个人被认定为无责任心的话,恐怕将有才也施展不开。现在很多流行的成功学观点的落脚点还是在责任上。比如说,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人为什么会关注细节?因为他/她细心?有可能。但是更多的是在乎。为什么会在乎?因为他/她心中有种使命感,就是希望把这件事情做好。再者,有谁见过极具人格魅力,或者可以打造出超级有凝聚力的团队的领导是能力超强,但无责任心的?
回头说说我自己进猫群这九天的感受吧。
1.就着晨读的资料在简书上写了几篇文章,发现被猫群小伙伴们留言了,虽然只有几个,但是我特别特别高兴。这种分享自己的想法又获得别人的认可的感受好美妙。所以,简书,要继续写写写。谢谢猫群小伙伴们。
2.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我每一天都有做早打卡(写每一天的计划和前一天的总结)。我发现我很贪心,总是希望一天完成很多事情,但是其实,是做不到的。所以,只能调整。我现在的方法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天除了工作内容以外,只聚焦三件事。“一个中心”是指我要排除万难完成的,“两个基本点”,能完成既然好,不能完成要有进度推进。每天写“我的小确幸”的时候是我最有满足感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写什么,因为日子好像就是平平淡淡的样子。逼着自己仔细想,再仔细,慢慢地发现,生活其实有很多让人出其不意的小美好。比如,昨天感觉自己人比较焦躁,情绪不太好。下班拐到超市,随手买了些鸡翅,也没想怎么处理,打算先放冰箱。回到家,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有个土豆炖鸡翅,突然想起,冰箱也有一个土豆。于是第一次尝试土豆炖鸡翅,成功了,我还把这道菜升级了,变成土豆炖鸡翅拌面。吃完,满心满足。
3.写作是整理思绪的灵丹妙药。事情一多,脑子就容易成了一团浆糊,但是一旦写下来,事情就清楚。谁先谁后,谁主谁次,一目了然。围绕晨读资料写简书的时候,我也回想起过去某个瞬间,曾经做得好的,为什么渐渐疏离了,做得不好的,为什么不曾想过改变。又或者, 有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噢,原来也有人跟我是想一样的啊,产生共鸣了。一点一点,写作记录自己的思绪,反映自己的心态,仅为此,则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