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只有长在绝壁上,才能显示出它的坚强。人只有处于绝境,方能崭露英雄本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35年下半年,正值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之时,正在河汾中学读书的史景班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积极投入到了抗日救亡的浪潮中。
1936年,从河汾中学毕业后,史景班怀着习武报国之心考入山西陆军军官教导团。1937年,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团体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和民族革命青年团。
1937年12月,史景班赴晋东南地区晋城县担任人民武装自卫总队总队长,发展抗日武装力量。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在战争的熔炉中锻炼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名的儒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史景班主动请战。1951年3月,史景班再次穿起戎装,受命担任十一军三十三师政委,进行抗美援朝前的严格整训。次年冬,部队入朝,进驻谷山地区。在与美军的交战中,很快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克敌制胜的战术。此后,史景班所率领的师转向元山港海防前线。接踵而来,史景班所在部队参加了中朝军队发起的夏季反击战,收复大片失地,歼敌十二万余人。这一重大胜利,有力地促进了停战协定的签署。
史景班,一介书生,当民族危机来临时,没有选择逃避,没有选择明哲保身,而是主动请缨,义无返顾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史景班,一个功成名就的少将,当战火烧到了祖国的家门口,当有人要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扼杀在襁褓中时,他没有选择去过养尊处优的日子,也没有选择躺在功劳薄上颐养天年,而是胸怀正义,整装待发,率师出征,抗美援朝。何以如此,因为他的心里装着国家,装着人民。
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写得一手好诗,是共和国著名的儒将。1916年,他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回到四川家乡,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并经颜昌颐、肖振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亦诗亦武的革命征程,抒写了自己的革命浪漫主义传奇。
《梅岭三章》是陈毅元帅在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他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创业,勇往直前。就像他的《梅岭三章》,充分地展现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生动的素材: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叶飞,中国唯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更是人人称道的一代儒将。他本是菲律宾华侨,11岁那年,老师建议他报考厦门港中山中学。在就读过程中,他参加了革命运动,14岁时加入中国共青团。15岁时,他放弃升学机会,脱离家庭转入地下工作,在参加了团省委在厦门开办的积极分子训练班后,被分配担任共青团厦门区委书记,从此开始了他壮烈的人生之旅,成为了一代赫赫有名的儒将。
黄华,燕京大学毕业,中国著名的外交家,开国将军。1936年,在燕京大学临近毕业之时,黄华投笔从戎、奔向延安,他曾陪伴埃德加·斯诺到陕甘宁苏区采访,协助他完成了影响世界的《西行漫记》。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两次具有开创意义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黄华都作为代表团的顾问和新闻发言人,参加会务领导工作并活跃于各国记者之间,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周恩来总理赏识,很多开拓性工作都委派他处理。如20世纪60年代,他任首任驻加纳大使,70年代首任驻加拿大大使,直至任中国第一任常驻联合国代表。
在任外长期间,黄华完成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外交成就,如实现中美正式建交、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
他的阵地不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在暗流涌动的谈判桌;舌战群儒,力敌千军,誓死捍卫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利益,是当之无愧的儒将。
生逢盛世,我们虽看不见硝烟的弥漫,听不到炮火的轰鸣,用不着丢下书本,投身战场;但是,我们看得见雾霾的肆虐,感受得到暗流涌动中的涛声,当正义之声召唤时,当民族危难之声响起时,当振兴中华的号角吹响时,我们是无动于衷,还是理所当然地扛起民族复兴的大旗,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正确的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