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记忆

文/墨子

光阴又被戳了一个窟窿!

老屯原来距离县上十二里,修柏油公路一曲直,剩十里了。

小时候,上街不是步行,就是搭生产队马车。那年月,一个村百十来户,也没几辆自行车。

但二十几里,不一定每次全靠脚量。走出三里地通村路上了小道子(公路),若遇上适合搭乘的马车,就问:“捎个脚吧?”十有八九,就搭上了。

那时候,我完蛋,不敢说话。好在从不自己上街,或搭婶子大娘,或搭小姐小妹。婶子大娘不用说了,在这方面“老油条”了,都敢说话,小姐小妹腼腆些,跟我比,强百套。一上小道子,她们会不时回头,并叨叨:“咋没有马车啊!”

当见远远有马车驶来,我们边走边等。近了,推推让让,总会有人甜甜地喊:“捎个脚吧?”随后,莫管车老板子恶脸善脸,“噌”就跳上去。我呢,不光要等人问完,还非车老板子脸色。这一看,马车就走挺远,我再追啊追,跑啊跑。

同学海萍每次见面都会说:

“你小时候那个完蛋,一跟你上街,捎脚肯定一半会儿上不来马车,挺大个子挺长腿,不一下就上来,就一半会儿上不来。我还得伸手拉啊,扯啊,薅她累够呛,到家都缓不过来。”

农村土生土长,我跟马车打的交道算很少,但在河边走,定会湿鞋。记得十岁那年,入冬,生产队的马车挨家送分得的口粮,村上小有热闹。我家在道南,北大门。当马车停在大门口,父亲和两个劳力开始往院里扛粮。谷子,高粱,麦子,玉米。大概就这几样吧。母亲爱头疼,怕风,戴着男式棉帽子立在房山头,脸上挂喜。父亲和两个劳力有说有笑扛着。我蹦蹦哒哒去马车跟前,被父亲忠告:“远点,碰着。”母亲嚷:“回屋去,挡害(碍)扒拉。”

我若即若离。

随之村民聚拢过来,在他们中间,我像长在庄稼地里的一棵小草。

大人们七嘴八吖,我趁机扳马车尾打提溜。

突然,有马不老实,马车一拧屁股,我被甩掉,下半身进了车下。与此同时,马车开始后倾,随之一麻袋粮朝尾部滑来。我慌了。说时迟,那时快,连哭的机会都没给,不知谁一下就把我拉了出来,像拿一件很小的东西。接着,马车咣一声,后尾着地

父亲吓得面如白纸。母亲泪在眼眶打转。我拍拍屁股玩去了。

不得不说,我算命大之人。也可以说,父母为人向善,积德了。

包产到户家里分得一晌二亩地。记得当时是三家几分得一匹马青马,由于地少,不犯养车马,就做钱了,此后年年雇牛犁。

第二年,风不调,雨不顺,苞米灌浆时节一面子一面子被大风雨刮倒。不过那年家里挺幸运,或许地少,风雨没看上眼,四片地都漏下了。雇牛犁的马三舅家惨,刮倒七成,父亲都捆完苞米杆子了,马三舅家苞米杆子还没割完。这天,父亲和母亲叨叨:“自个套车拉拉苞米杆子吧,等,怕捂雪里头,再说人家忙够呛,也不是那么回事。”

母亲说:“你能赶了车?”

父亲说:“一回少拉呗。”

母亲说:“一捆也是三匹马拉,一车也是三匹马拉,跟多拉少拉没关系,怕你摆弄不了马。”

父亲笑笑:

“是打怵,这辈子就惧牲口。”

寻思寻思:“拉。牵着走呗。”

母亲:“那叫小闺女跟你去,拉苞米杆子不是一个人的活。”

父亲:“不用,她挑不动,我个人慢慢捅咕。”

我说:“能。”

父亲:“不用。“

就出去了。

马三舅家住前屯,前屯跟后屯隔片地。马三舅家孤零零把头,庄稼放倒了,他家院子里鸡鸭鹅狗走动,坐家里炕上一览无余。

不多会儿,我和母亲在屋里都看见父亲赶着马车出屯子了。父亲咧咧勾勾牵着头马,马车走的挺稳,而父亲脚下磕磕绊绊。看着,母亲说我:“你还是去跟你爸俩拉吧,牲口熊人,一扑棱,他都捂不住毡帽。”

那年,我十七岁,纤纤瘦瘦。家里地少,父亲又能干,也是疼我,除了种苞米掰苞米扒苞米,薅谷子都不用我。哥哥那会儿参军去了,可以说一晌二亩地全靠父亲一个人。

我围上头巾换上胶鞋破衣去了。那三匹马蛮乖。舞舞扎扎,我和父亲顺顺当当装满一车苞米杆子。

我走路慢,马拉一大车柴禾也比我走的快。到地头,父亲说:抹斜那里是下坡,我得上车,不的到下坡我怕跟不上。”

“啊。”

我似懂非懂。

父亲又问我:

“你也上去啊?”

“啊?……”

“行。”

那一瞬,我想到村上几个长年下田的女孩儿,年年都高高遥遥地坐在上面,每次看见,我挺羡慕。

父亲连扶带掫帮我爬上顶。上面宣宣呼呼,挺舒服。

“坐好了?”

“坐好了。”

马车慢慢悠悠走起来。我坐在上面看天,看地,看远方。

村南有座小桥,夏季桥下溪水潺潺,还有小鱼和蝌蚪,满岸野草野花,引得鸟蝶频飞。小桥而今是石桥,当初是土桥,就是搪几根木头,蓬上苞米杆子或葵花杆子,上面盖上一层土。秋季又拉粮食又拉柴禾,费桥,几天就哈,轻则出坑,重则漏窟窿,最重要的小桥很窄,就俩胶皮大车轱辘宽。那年小桥没漏窟窿,但西边从那头哈到这头,坑还深,导致马车上去必倾斜。

临近小桥,路不仅偏坡,车辙也深。赶车毫无技术可言的父亲下车了。父亲嘱咐我:“你把住拢车绳子,这块儿不好走,还到小桥了。”

我一听,冷飕飕的深秋立刻冒一身汗。我忙抓住拢车绳子,然后惊慌地左看右看前看后看。看看,我说:“爸,要不我下……”

车一跩,我被搡倒,躺下才说出“去吧”。

父亲没答复我。

父亲在“喔喔驾驾”吆马。声音很慌。我看不到父亲。马车拉磨似的拐弯了。

“小桥那么窄,马车一上去父亲就得被挤下桥!”

我以一车苞米杆子的体积估算。

“爸,别过了……”

我死死抓住绳子趴在上面大声说。我要哭了。

小桥窄,也短,也就一挂马车长,还不能算马匹。

我喊完决定朝下出溜,就松了绳子。

想去救父亲?

是吧!

怕翻车?

是吧!

我出溜一下到垛尾。这时,马车狠狠一跩,我竟“嗖”被甩了下去,随后“啪”溅起一蓬水花。

而我立刻一骨碌爬起立在水里看父亲,看马车。马车已经过桥十步遥。

父亲还不知道我被甩了下去。后来他说,他当时慌得很,都不知道跟马车咋过的桥,一车柴禾又被颠得哗啦啦响。他见平安过桥,牵着头马头也不回小有喜悦地大声问我:“害怕不?害怕吧。”

我在水里往出蹚,脸上泪水溪水混淆:

“爸,我掉下来了。”

父亲猛扭头。见我湿漉漉,抱着鞭子飞跑过来。

“摔坏没?”

我摸摸胳膊动动腿,摇摇头。

父亲低头瞅瞅,说:

“得回这堆苞米杆子了。”

我这才发现脚下一半在水里一半在岸上的苞米杆子。

父亲领我走向马车。他边走边含泪说:“不拉了!捂雪里就烧大腿!”

……

现今,满屯子不见一匹马,别说马车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6年12月 分类:《原创》感悟人生[http://gunman2005.blog.163.com/blog/...
    心向草原阅读 2,795评论 0 1
  • 秋天回到家乡,想起一九七零年跟着母亲到沙河沿公社走五七道路到如今已经是五十周年,决定回去看看。母亲告诉我:“...
    李放_c3ce阅读 5,043评论 0 0
  • 二叔把我们安顿在西岴深巷内一间建于70年代的红砖瓦房内,只不过这砖已经被煤灰染成了黑色,破碎的玻璃窗和锈迹斑斑的铁...
    佘大玻阅读 8,584评论 0 0
  • 一九七一年分县前,柳林本来是离石县的一个镇。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物贸发达,有明的沧桑、清的繁华,...
    81e870891199阅读 14,325评论 0 1
  • 小时候东北的冬天有马车。我特别喜欢马车,这些在马路上嘎得儿嘎得儿悠闲踱步的马车成了我童年最好奇的运输工具。车夫通常...
    草垛阅读 4,179评论 2 2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