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一类父母?

我是HR,今早面试了一名求职者,985重点大学,法学专业,去年毕业进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律所,现在觉得那个律所实在没前途,辞职后重新找工作。

说到为什么选这个专业,“妈妈说……”;

问她为什么没有在校招时找到工作,“妈妈说……”;

问她,认为自己有主见吗?她认为自己还是有主见的,之所以好像每次都听妈妈的,是“不想让妈妈不开心”。

好遗憾,高考成绩600多的孩子,如果在校招时把握住了机会,绝对不会像现在一样,连应聘行政都会屡屡被人嫌弃。

为什么孩子自己不会选择?为什么孩子会认为自己需要对父母的情绪负责?为什么父母会那么积极主动地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

学习需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半会犯错、走弯路,这些都是学习的代价,有这些代价做参照,我们才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这个学习的过程无法省略,除非永远由别人包办。

但中国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不会”与“会”之间是无缝衔接,可以一键切换的。

从来没有给过孩子做决定的机会,却说孩子没主见;

从来没有让孩子体验过“I  can”的喜悦,却说孩子胆小;

从来没有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却说孩子没担当;

从来没有向孩子示范过如何正确的情绪管理,却说孩子脾气怪;

当然,更有父母,就如前面提到那位求职者的母亲一样,觉得孩子确实可以永远“不会”,因为自己永远正确,可以每时每刻为孩子指条明路,即使这些父母就是真理一般的存在,我想问:你养育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像机器人一样执行你的指令还是去验证你的正确?无论是哪一个其实都犯不着养个孩子,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身为父母,有个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常常反思:我的教育方式得到的结果与我养育孩子的初衷一致吗?而我的初衷又与孩子的需求一致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