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遇见很多有学问的“大师”,一起吃饭,喝酒或者聊天都会给出很多人生中的建议。
企业家“大师”说:要创业,要拼搏。
领导“大师”说:要懂得政治,要处理好人际关系。
金融“大师”说:要学习经济规律,用好融资和投资,对抗通胀。
佛学“大师”说:要无我,随缘,修心。
哲学“大师”说:世界是虚无的,人活着是一种偶然,活着就活着吧。
每位“大师”都是真诚的,讲的很多东西也都是自己的经历,作为听者,我有时候在想,“大师”们既然这么真心想帮我,为什么很少先问我到底需要什么呢?为什么不先了解我所处的情况或条件呢?为什么在他们的言辞表达中只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有意义?
曾经陪小屁股看过一本绘本《睡觉去,小怪物!》,天哪,太真实了,绘本中睡觉前的孩子就是个小怪物,一听要睡觉就到处跑,强迫着洗漱还要在门口盯着,不断拖延时间和提要求,一会要上厕所,一会要睡前故事,一会要妈妈亲亲,一会要爸爸抱抱,上了床还要喝半天水,真是个小怪物。
但绘本的最后一页没看明白,终于进被窝的孩子对推门离开的爸爸说“晚安,怪物爸爸!”,此时爸爸也变成了怪物。
直到接触到《教养的迷思》 (【美】朱迪斯·哈里斯)才有所明白,原来孩子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孩子喜欢和“同类”呆在一起,在他们的眼中大人是另一个“世界”的。
很多父母不理解为什么要求孩子向东,他偏偏要向西,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不听话,对着干,在朋友面前喜欢挑战家长和老师的权威,其实这正是孩子在“自己人”面前证明自己的方法,是为了更好的融合孩子自己的群体,“咱们是一伙的,我不和大人一边”。
孩子不想成为成功的大人,他只想成为成功的孩子!
回想那些“大师”的谆谆教诲,像放大版的大人和孩子,每位“大师”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自己的角度来分析生命的意义,那是他们的世界。对每个人来说真正的大师其实是自己,倾听心灵的声音,做最好的自己。
你是想成为成功的“大师”还是想成为成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