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忘记了初次读余华的书是什么时候,却记得当时看《活着》,发了一个朋友圈,我的弟弟在评论中一句话总结:最后,只剩下一头牛了!我想这就是余华给我留下的第一个印象,这个印象是困苦的,是压抑的,这种印象会让我对他的书产生一种念念不忘却又不忍再次翻开的奇特感觉。余华文字是朴素的,充满了一种人文精神的描写,他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细微情感,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已经营造出强烈的富有感染力的氛围。
然而我总觉得他书中的人物太苦了,似乎就从来没有出现过哪怕一丝丝的甜,这让我感觉他喜欢去写苦,他也擅长写苦,就像《活着》,就像《兄弟》,书越读到后面,甚至都会想着化身作者,去给他们一点点的希望,但是我们终究是局外人,我们无法去左右他人的生活,更何况是书中的人物。
我想这就是余华想要表达的,命运的捉弄是不会因为人的喜怒哀乐而改变,生活里交织的苦乐也不会因个人的悔恨而终止,我们每一个人的经历都不相同,对生命的理解也不相同,但是我们总是有相似点,我们总在苦苦思索着活着的意义,只是,答案呢?
答案在余华那苦涩的有些不近人情的文字当中,已经给你如此苦难的人生,你该如何继续。最后只剩下一头老牛的富贵,能够坚强乐观的活着,懦弱的宋刚却没办法坚强下去,可能就这样简单的拿两个人物来做对比并不合适,《活着》写的是对活着的思考,《兄弟》更多的写的是人性,但是作者对待两个人却是一样的,都是备受生活打击的人,这样的人其实就隐藏在你我周边,在琐碎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工作不如意,可能身体不健康,可能家庭不幸福,但是终归活了一场,我们不要辜负。
余华太擅长挑动我们藏在深处的那根敏感的心弦,合上书本,都想为书中人物的命运大哭一场,心里的压抑久久都不能释怀,请原谅我囫囵吞枣般将这两本书看完,也无法将作者的思想尽然消化,想说:在历经心酸,尝尽苦涩之后,生活中的我们能够平和和坦然。人生之于富贵,苦难多于幸福,人生之于我们,相同却也不同,毕竟真切的活着的,能够给自己一个美好结局的,还是自己。
生活很苦,我们很累,太阳出来了,我们继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