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心?难吗?
想想自己一天下来,分心时刻有多少?
反正我一天的分心时刻绝对不少,即使没有去记录。
就在刚刚,开始写这篇分享时,还看了一篇公众号。
更别说刷公众号、刷抖音了。
如何避免分心成瘾,不为其所扰,不被其所累呢?
这就是今天我要分享的书:《不分心》。
作者亚历克斯·索勇-金·庞,人与科技关系的深度思考者和研究者,斯坦福大学和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科技史博士。
本书提出了7种有效的应对方案:呼吸、冥想、简化、反编码、记录、沉思空间以及休息。
通过有意识地自我训练,了解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分心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高效自控。
1、平稳地呼吸
我们的呼吸一般是无意识的,它会受工作和环境影响。但与心律和血压不同,如果人们关注呼吸,它是可以被控制的。
呼吸是思维和身体结合的地方,是调整个人状态的简单机制。平稳地呼吸是做到禅意地、轻松地使用技术的一种方法。
2、少即是多
我们需要集中精力时, 少即是多。
尝试使用一下禅意软件,用来排除所有的干扰信息,甚至帮助你封锁网络。
屏幕上除了文字什么都没有的事实,让我们可以集中所有注意力在面前的工作上。没有打断,没有华而不实的事物,什么都没有。
3、试一试冥想
坐在垫子上,双腿交叉,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吐出。同时,放松大脑,保持腹式呼吸,试着只想数字和你的呼吸。
虽然很大概率上,你的努力会失败,但别灰心。让这次分心成为过去,重新集中注意力,再呼吸,重新开始。
4、反编码
意识到电脑如何给我们编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人类和数字产品的能力。
知道人脑和电脑可以互补,能帮助我们从拿我们自己和我们的设备进行比较,转移到体验人和人工产品更好地融合——练习在不分心的情况下产生延伸思维。
5、记录你的上网时间
记下来你一天查看了几次邮箱,你多少次收到手机上关于新消息的提醒。
同时,写下自己所有想做但觉得没有时间去做的事。
最后,对比一下上网时间和清单。
很可能你会发现,在你上网的这些时间里,清单上的很多事情你都能完成了。
6、好的沉思空间
学会寻找能让自己进行专注思考,并且激发创意的沉思空间。
一个好的沉思空间有三个特点,一是简单,有利于营造更安静的环境。二是反差,从而激发最广泛的创意。三是需要有远离的感觉,能够让你暂时地切断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7、数字安息日
一周一天,远离有线和无线网络,把手机调成震动放在桌子上。把平板电脑和游戏机放着充电。把笔记本电脑收进背包,再把包塞进衣橱。不要上网,不要查看邮箱,不要用任何有屏幕的东西,回归自己的真实生活。
这就是数字安息日。
8、八步准则
第一,感知科技对我们的影响。
第二,练习平静。
第三,主动观察自己使用技术的方式。
第四,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
第五,让技术成为你能力的延伸。
第六,寻找心流。
第七,努力和这个世界产生更多互动。
第八,重建大脑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总结:
方法很好,关键还是自己的运用。
现在自己在做的仅有冥想,而且时间还是比较短的。
之前早上还专门冥想10-15分钟,最近因为早上自由书写了,冥想是零零散散的时间,没有专门固定时间做。
希望我的分享能给你启发,每天进步一点点。
参考书目:《不分心》。